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4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王玄策的一封信,以及一封战报,李承乾不得不把目光再一次转向西域。


第598章 纷乱的贞观六年初(下)
  王玄策的信李承乾匆匆浏览一遍,其中没有什么太多的事情,只是说了一些这段时间在西域的近况,还有就是策动高昌王子鞠智盛政变之类的事情。
  这些事情都不是十分重要,但是却很繁杂,所以李承乾看过之后就放到了一边,打开另一封战报。其内容十分短促,只有区区十余字:吐谷浑伏允,携兵十万,袭扰凉州!
  吐谷浑!李承乾心中冷笑,把那只有两指宽的字条轻轻放到旁边茶几之上。
  当真是赶的好不如赶的巧,正想着如何把薛仁贵他们调出西域给李元昌制造机会,这吐谷浑就跑来凑热闹,难道是老天想让自己行那一石二鸟之计,一次性搞掉李元昌和吐谷浑?
  片刻之后,李承乾扭头对夜魅说道:“去给薛仁贵他们发消息,让他们出高昌,取道阳关,入大非川,断吐谷浑伏允的后路,把他们彻底的留在大唐境内。”
  “殿下……”夜魅欲言又止,略一停顿之后说道:“殿下,高昌与大非川的距离远超长安至凉州的距离,而且如果算上我们递送时候,估计薛将军他们赶到的时候,伏允已经退回腹地了吧?”
  “退?吐谷浑的伏俟城就在大非川,他能退到哪里去?如果真退的远了,那就让老薛守在那里吧,我道是不信一个伏允就能让我大唐将军束手无策?”李承乾将身体坐的笔直,眼睛看向房间的西侧墙壁,似乎想要穿透一切,看到远在西域的大唐军队神威大展,破城灭国!
  夜魅看着李承乾的神情,知道无力改变他的想法,只能答应一下下去传令,只是刚刚走到门口,就被李承乾叫了回来:“记得告诉薛仁贵,不管路上听到什么消息,哪怕是伏允死了,也要给本宫赶到大非川去。”
  “喏!”夜魅再次答应一声转身离去。
  跟在李承乾身边多年,她已经习惯了这种没头没脑的命令,反正夜魅的好奇心并不是那么强,而且以后时间长了自然也会知道这其中的门道,没必要一定要问个清楚明白。
  李承乾这边布置的不温不火,李二那边却在暴发雷霆之怒。
  吐谷浑伏允也不知道是不是吃了什么熊心豹子胆了,平日里在边境上挑衅一二也就算了,百把十个人的互殴打起来互有输赢,就当是在练兵。
  可是现在这货竟然带着十万人直奔凉州,这就显得有些过份了,等于是大家都在推太极,结果有一个家伙突然来了一记撩阴腿一样。
  李二现在明显是被“撩阴腿”给踢急了,凉州那么重要的地方如果被人给干了,基本上可以算是蛋被踢爆一颗的结果。
  于是乎,已经在家赋闲养脚伤的李靖,新任兵部尚书候君集,老兵部尚书杜如晦,国舅长孙无忌……当然,在家喝茶的房玄龄也没跑了,同样也被拖到甘露殿共商国事。
  “都说说,这事儿怎么办。”把翻译好的情报甩给杜如晦,李二便阴着脸走到大唐疆域图前面,背对着众人,认真打量起来。
  字条传到候君集手中,这暴脾气的老货扫过一眼之后便跳起来急吼吼地说道:“吐谷浑入寇凉州?陛下,请给臣三万健卒,半年之内臣定当提伏允小儿人头来见。”
  “君集,且先坐下,此事当徐徐图之,莫要一时心急坏了大事。”李靖道行要比候君集高一些,看完字条不动声色的放于一边,同时将老候拉回坐位。
  “都说说吧,朕在听着呢。”李二转回身,扫了几位众臣一眼:“拿个正经主意出来,不要瞪着眼睛胡说。”
  候君集被李靖拉回原位心情有些不快,见李二动问,立即起身说道:“陛下,对付那伏允小儿,还用计划什么,三万大军足以让其有来无回。”
  这老候是个火暴脾气,人也比较浮躁,早年间学弓箭却怎么也学不会,便不再学习,标榜自己是勇武无双,不屑修习弓箭。
  后期跟了李二,打过不少仗也立了不少功,尤其是参加过玄武门之变后,更加变的目无余子,朝中除了有数几人之外,没有一个可以被他放在眼中的,甚至就连李靖,在他眼中也只是比他多认识几个字而已。
  “你且坐下,听听其他人是怎么说的。”李二并未评论候君集发言的对错,只是在他的肩膀上按了一下,让他坐回原位。
  候君集的态度在李二看来,是忠心的表现,但忠心并不代表能力足够,所以老李并没有批评这位“忠耿”之臣,只是让他好好坐下想想,不要过于冲动。
  “陛下,不知可否下道诏书,命其退兵呢?”房玄龄比较注重民生,在他看来出兵就要花钱,而这钱花的似乎有些不值,于是便想尝试着通过协商的方式来解决。
  “玄龄,没用的,一道诏书一来一回怕是要耽误不少时间,一旦其间出现什么变故,怕是凉州有失守的可能。”不等其他人开口,杜如晦就摇摇头否定了房玄龄的建议。
  “陛下,无论怎么研究,这兵是必须要出的吧?臣愿意为先锋,去打头阵。”候君集再一次跳出来,争抢着想要带兵出征。
  上一次北伐突厥他就被留在长安,暂代兵部尚书一职,没有捞到战功,这一次无论如何他都要在吐谷浑的问题上分一杯羹,露一露脸,否则想吹牛逼都没资本。
  “君集,你一个兵部尚书,跑去带兵打仗,难道我大唐真的就无人可用了么?”李二面带不愉之色,对候君集的不识相有些恼怒。
  “陛下,如果臣没有记错,似乎左武卫应该还在西域吧?”长孙无忌此时突然开口,替候君集解围的同时,也表达出了自己的意思。
  李二听长孙无忌提起派往西域的那只驻军,精神陡然一振,不过很快又颓然摇头说道:“左武卫……左武卫的确在西域。不过道宗此刻估计已经在回程的路上,就算是送消息过去,怕是也不一定能遇到。”


第599章 不作死就不会死
  “陛下,不指望他们能起到什么作用,只要他们能堵住伏允的后路即可,所以江夏郡王在与不在并没有什么区别。”李靖第一次开口,对伏允的事情发表了一些看法。
  这位军神大人现在一日三惊,连睡觉都是开着门睡,生怕李二怀疑他一人独处时有什么不轨之举,从而引出杀身之祸。
  而实际上有现在这样的情况发生实在和他的性格大有关系。
  前面说过,李靖是信奉中庸之道的,可是他却搞错了一件事情。
  为人可以讲求中庸之道,但是官场上却绝不可以中庸,他身在官场,却总是玩儿什么不偏不倚、不正不邪,却不知这样最是容易让人误会成待价而沽的墙头草、骑墙派,从而招来各方打压与排挤。
  而李靖这家伙如果只是中庸也就算了,偏偏几乎每一次选择的时候都会选错,玄武门之变他没有参与,正史、野史里面玄武门之变中都没有他的身影,由此可见不管原因如何,他当时是选择中立的。
  另外就是前隋义成公主,这位公主随然屡次蛊惑颉利等人南下中原,但如果站在前隋的角度来看,此女足够忠义。
  另外就是此女无论如何都是皇室之人,哪怕前隋已经覆灭也不能改变这一事实。
  而这样一个女人无声无息的死在了定襄城,这如果说李靖没关系谁都不信,而且就算这里面没有李靖的首尾,一个失职他也跑不掉的。
  而义成公主的死在外人看来,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李靖并未见皇室这两个字放在眼中。
  当然,李靖当时可能并不是这样想的,但有些时候自己怎么想并不重人,关键是别人怎么样,所以,这个世界上才会有“误会”这个词,也有了“委屈”这个词,甚至还有“满街贴告示,尚有不识字”这样的民间谚语。
  总之李靖现在是怂的一逼,从突厥回来自己感觉事情不对,便辞了一切职务,借腿脚有疾躲回家中,任何人不见,任何事不听,以期李二不要再对他怀疑什么。
  现在李二问起如何对付吐谷浑的伏允,李靖实则早就已经想到了驻守在西域的左武卫,但是怕引起李二的误会,便一直藏在心里没敢说出来,直到长孙无忌提到之后,才装作恍然想到的样子,接过话头。
  “现在左武卫应该是那个叫薛仁贵的小将带着呢吧?这小家伙能力不错,不知道他能不能把伏允的后路给堵上。”李二不动声色的接过李靖与长孙无忌的话,对李靖的忐忑视而不见,也不知是真的没觉查到,还是故意这样继续吓唬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