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26之崛起-第5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善的电话体系让这个惊人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从太原迅速地飞向太行行署和山西各地。
因为得到消息的时间太晚,各个报馆想要出号外显然已经不可能了。不过不能出号外也还有许多事情可做,既然没有抢到独家消息,那就要比谁的更详实了。因此,更加详细地了解事情的真相,以便准备明日的版面就是十分紧迫的问题了。
太原的各个报馆都迅速行动起来,纷纷打电话和大同那里的关系联系,查询阎锡山是否真的回到了大同?以及如何回来的?是否真的是乘日本人的飞机飞回来的?
只不过让他们失望的是,他们在大同的各种关系都说根本不知道阎锡山回来了,而且还是回到了大同。
不过,有许多人倒是证实,三天前的上午,的确有一架飞机降落在大同城外的机场。至于这架飞机是否是日本人的,以及阎锡山是否在飞机上他们就不知道了。
也有人直接把电话打到大同的晋绥军熟人、将领那里,这些人要么是推说不知道,要么就是三缄其口。
虽然没有人得到准确消息,可是既然真的有飞机在大同降落,那就证明这个消息至少有一半是真的,绝不是什么空xùe来风。而且,晋绥军将领们支支吾吾的态度也间接证明了,阎锡山很可能是真的回来了。
很快,有人传回消息,说是《北方晨报》副主编的轿车出了太原北mén,从摇开的车窗看,里面坐着的并不是他们的副主编,而是挤着好几个《北方晨报》的记者。
这些报馆的主编、经理们这时纷纷反应过来,只要阎锡山真的回到了大同,在大同就一定有人知道,派人到大同实地查探才是正途。立刻组织人手马上连夜赶去大同。
要去大同,一个是骑马,一个是坐汽车和马车。这些记者们都是文人,没人骑得了马,只能是坐车。要坐车,马车肯定是不行,那可是几百里的路。要想尽快赶到大同,只能是坐汽车。
可这个年头并不是哪个报馆都买得起轿车的,现在太原城里有轿车的报馆,只有《北方晨报》的副主编有一辆专车,还有两辆五成新的雪福来,作为采访用车。再有就是《并州日报》和《晋阳晚报》各有一辆雪铁龙b型车,其它报馆实力差,都没有车。
半个xiǎo时后,《并州日报》和《晋阳晚报》的两辆车紧跟着出了太原北mén,风驰电掣般地冲向大同。
其它没有车的报馆的主编经理们,有关系的都打电话去找有车的熟人借车。
太原城里的轿车现在已经有一百多辆,只不过这些车绝大多数都是宋哲武配给贾景德、赵丕廉、何其巩、贾继英等高级官员,以及研究院那些专家学者们的专车,这些都是公车,自然不会借。
再有就是兴华公司有十几辆轿车,除了李如娟、孙佳惠几个高级管理人员乘坐外,其他的都是用作接待外地来的客商用的,这也是不能借的。余下的十几辆轿车就是像徐一清这样的富豪和在太原开工厂的大老板的车了。很快,徐一清的坐车被人借走开出了太原。
而借不到车的报馆的主编经理们,也不甘落后,直接就是甩出几百大洋给他们派去大同的记者,作为采访费用和雇车费,要记者们自己去想办法解决车的问题,他们对这些记者唯一的要求,就是明天必须赶到大同。
没有轿车,也难不倒这些记者们,他们蜂拥着冲向首义mén外的汽车行,出大价钱坐卡车连夜赶往大同。于是,几十辆卡车组成的车队,在市民惊愕的目光注视之下,扬起一阵尘土,浩浩dàngdàng地开出了太原。
拥有时间优势的《晋阳晚报》,在下午得知阎锡山回到大同的消息后,就紧急撤换版面,终于赶在旁晚时分准时发行了。
在《晋阳晚报》的头版上,刊登了阎锡山回到大同的消息,并特意提到阎锡山是乘坐日本人的飞机秘密飞回大同的。当然,《晋阳晚报》也没忘了在这个消息的后面注明,“本消息得自天津《大公报》的号外,准确与否尚未得到证实。”
虽然阎锡山回来的消息从下午就传回了太原,并且流传开来,可是普通的市民们多数还是不知道的。
《晋阳晚报》一经发售,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太原炸响,人们怀着各种复杂的心情争相观看,报纸立刻就被抢购一空,没有抢到报纸的人们涌向《晋阳晚报》报馆,急着要购买。
惊喜得满头大汗的主编郑维翰,马上下令在正常数量外,再增加一倍加印
第四百四十八章布局煽动(二)
第四百四十八章布局煽动(二)
第二天一大早,太原城内的所有报纸,都无一例外地在头版最显要的位置刊载了阎锡山回到大同的消息。wWW!当然,这些报纸都声明他们的消息来自《大公报》。因为他们派去大同的人还在路上,各报都没有进一步的消息披lù。
不过,《北方晨报》倒是间接证实了阎锡山回到大同的消息。
因为,《北方晨报》除了转载了《大公报》的消息外,还提到了南京中央政fǔ蒋委员长发给宋哲武的电报,说蒋委员长要宋哲武会同张学良、徐永昌、宋哲元劝说阎锡山、冯yù祥出洋,不得留在山西。同时,还在第一时间还全文刊登了北平张学良敦促阎锡山、冯yù祥离开山西出洋的电报。两封电报均扬言,如果阎锡山一意孤行,拒不出洋,将不惜以武力解决问题。
买到报纸的各阶层人士,无一例外地都显得有些忧心忡忡。
阎锡山在山西经营了二十来年,这个时候回到山西,其目的不言而喻。
宋哲武虽然入主太原行署只有短短的一年,可是从他稳定晋钞、进行土地改革、取消农业税、大力兴办工业实体、鼓励商业、修建铁路、开垦荒地、赈济安置灾民等等一系列的善政之举,显示出宋哲武是存了认真经营山西,要在山西扎根的意图,是绝不会答应把太原行署再jiāo出去的。
太原地区现在不仅是山西的jīng华,也是华北的jīng华所在,阎锡山想重新掌握山西,绝不会不想夺回太原地区。这让这两个强人最终很可能武力相向。
中原大战虽然没有把战火烧到山西,可是为了打这场大战,阎锡山已经把山西收刮的很厉害了,许多农民为了jiāo上阎锡山一次xìng征收的纳征,甚至要出卖土地,xiǎo商人们甚至要借高利贷暂时周转,民众颇有怨言。
这一年来,宋哲武减免工商和农业税,这让太原行署的民众刚刚缓过一口气来,得到土地的农民、收入增加的工人、经营得红红火火的企业主和商人们,都正期待着自己的生活逐渐好起来呢。如果再在山西打起来,这样的稳定而充满希望的生活必然会被破坏掉,这是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虽然阎锡山在山西很有威信,也很得一部分人的支持,可是和宋哲武带给太原行署民众的实实在在的好处相比,阎锡山还有不足,各阶层的绝大多数人,都希望阎锡山尽早离开山西。
只不过,受阎锡山长期以来排斥外省人的影响,支持宋哲武这个外省人,反对阎锡山这个土生土长的山西人,让许多人说不出口。
绝大多数官员和公务人员反对阎锡山留在山西的理由是:阎锡山虽然也像宋哲武那样,非常注重官员、公务人员的cào守能力,以才取士。可是阎锡山在官员和公务人员的待遇上很严苛,甚至可以说很xiǎo气。官员和公务人员的薪资待遇比外省要低很多,甚至还赶不上一些穷省的公务人员收入高。
阎锡山这么做的理由是,山西近十几年来几乎没有受到战火破坏,民众生活一向很稳定,加上阎锡山实行的政策相对要正确得当,山西的物价很稳定,也很低。因此,低级公务人员一人能养活五口之家就可以了,然后再逐级上调。
比如,山西大学和工业专mén学校的工科毕业生,阎要求他们在工厂先从月工资8元的练习生做起,然后在转正后升至15元。巡警月薪8至10元,巡长16至18元。一般机关科员10到18元,科长20元,处长80到100元,厅长也才150到2…180元。
而这个时候的上海,一个纺纱nv工的月薪也有12到14元。
好在山西的物价极低,比如大米百斤6元,44斤装1包的面粉3。30元,切面1斤0。07元,猪ròu1斤0。28元,棉huā1斤0。48元,煤炭1担0。14元,煤油1斤0。06元,féi皂1块0。05元,香烟1盒0。036元,茶叶1斤0。23元,活jī1斤0。37元,鲜蛋1个0。027元,豆油1斤0。19元,食盐1斤0。043元,白糖1斤0。096元,细布1尺0。107元。
虽然阎锡山定的薪资标准很低,这样的物价,一般公务员养家是没有问题的,可是要想攒下余钱,那就得省吃俭用了。
宋哲武入主太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