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大司马-第3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说韩国,韩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太靠近西边的秦国,在秦简公、秦惠公、秦出公这三代君主时还好,直到秦献公继位后,秦国开始向中原进兵,首当其冲的便是魏韩两国——更要命的是,秦献公是得到魏国支持才坐上了秦国君主的位置,因此秦国的主要进攻目标就成为了韩国。
  待等秦献公过世,秦孝公继位,一个叫做卫鞅的男人从魏国前往秦国,在秦国施行了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变得更加强盛,进攻中原的力度也因此变得更强。
  不夸张地说,在战国先期,正是韩国替中原诸国挡住了一心向中原扩张的秦国,且因此元气大伤,以至于原本与魏、赵两国实力不相上下的韩国,不到一百年工夫,就衰弱到了几乎与宋王偃时代的宋国平起平坐的地步,愧对“三晋之一”的称誉。
  当然,以上所述只是赵、韩两国自身的隐患,但魏国之所以能在初期称霸中原,凭借的可不是赵、韩两国的衰弱,而是自身的变法图强。
  在三晋立国的初期,赵氏因为内乱变得衰弱,但韩国尚未变弱——此时的秦国还不强,当时的三晋还是颇为团结的,几度联合对外扩张,比如攻打郑国。
  然而这几次联合出兵,赵国因为地处河北,几乎捞不到什么好处——纵使分到土地也只是一块飞地,根本派不上用处,于是几次下来,赵国非但没捞到什么利益,反而因此变得更加衰弱,很快就与魏韩两国分道扬镳,自顾自去攻打中山国、代地、林胡。
  但魏韩两国,则因为这几次对外扩张迅速增强实力,且在此期间,魏国当代君主魏文侯魏斯,重用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李悝、吴起、乐羊等人,富国强兵、开辟疆土,向西攻占了秦国的河西,向北越国赵国覆亡了中山国(中山第一次被灭),向东击败齐国,向南击败了,一跃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随后,魏文侯过世,其子「魏武侯魏击」继位,再次将魏国的强盛推上新的高度,在位期间攻打秦国、楚国、赵国、齐国,几乎是吊打诸国。
  直到魏武侯过世,他的两个儿子魏公子罃、魏公子缓因此争夺君位而爆发内战,魏国这才由盛转衰,逐渐走向衰弱,虽然后来因为名将庞涓的出现,使得魏国再次出现了短暂的兴盛,没想到却被齐国的田忌、孙膑二人两度击败,导致魏国的实力迅速衰弱,以至于现如今,曾经称霸中原长达百年之久的魏国,国力竟已不如秦、齐、赵三国,只能屈辱的排在第四位。
  导致魏国由盛转衰的原因是什么?
  记得在前来大梁的途中,蒙仲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在经过仔细的思考后,蒙仲认为魏国衰弱的原因有二:
  首先是树敌太多、军力分散。
  记得最初在三晋抱团的时候,魏国没有照顾赵国的情绪,导致赵国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而脱离。
  当然,这会儿还好,毕竟那时单凭魏韩两国,也能击败世上其余的强国,但问题就在于,魏国仗着当时国力的强盛,把中原诸国都得罪了个遍,甚至于后来弄得与赵国反目、与韩国离心的地步,以至于到最后,魏国几乎是单凭一国之力压制秦、齐、楚等强国,甚至有时候还要跟燕国、赵国开战。
  一口气与那么多国家开战,不难猜测魏国那时的损失是多么巨大。
  倘若魏国当时不分散力量,瞄准一个国家往死里打,恐怕秦、齐、楚三个强国,其中之一早就已经被魏国吞并了。
  其次,人才外流太过于严重。
  使秦国的国力发生质变升华的商君卫鞅,原先乃是魏国国相公叔痤的侍臣。
  相传公叔痤在临终前对魏惠王魏罃说道:要么重用卫鞅为魏相,要么就杀掉卫鞅。
  结果魏惠王一个建议都没听取,于是卫鞅在公叔痤死后就跑到了秦国,助秦孝公施行商鞅变法,使秦国随后成为中原诸国心头的噩梦。
  赫赫凶名的“大丈夫”张仪,魏国人,学业有成后回到魏国,本想施展抱负,却苦于没有门路,只要投奔当时在赵国的师兄苏秦,结果被他师兄苏秦激到秦国,摇身一变成为秦相,仅一人就让天下诸侯恐惧。
  秦国的名将「魏章」,魏国人,因在魏国得不到重用,投奔秦国,与张仪为友,后张仪为秦相,魏章为秦将,一内一外。
  随后,魏章与秦国的另外一位名将樗里疾一同在「秦楚丹阳、蓝田之战」中击败楚国,随后又与樗里疾一同转战濮上,击败了齐国的军队,导致齐将田章战败,成为田章毕生唯一的败绩。
  吴起,魏文侯时代的魏国名将,一手训练的魏武卒打遍天下无敌手,然而在魏武侯时期,却因为与公叔痤争夺相位失败,被迫投奔楚国,最后死在楚国爆发的内乱中。
  孙膑,魏国名将庞涓的师兄弟,学成后先投奔魏国,然而魏惠王却未能看出孙膑的才能,从始至终都不曾关注孙膑,导致孙膑被师兄庞涓迫害后,被齐国使臣田忌救走,随后,孙膑两度助田忌击败庞涓,一举斩断了魏国短暂的兴旺,彻底加促了魏国的衰败。
  是的,仅仅只是细数这些位对中原格局产生巨大影响的人,魏国错失的人才便有卫鞅、张仪、魏章、吴起、孙膑等人,更别说那些名气相对较小的。
  相比较以上两个原因,像什么「地处中原四战之地」,这对于魏国来说只是微不足道的隐患而已。
  毕竟魏国在强盛时,秦、齐尚未崛起,它足以吊打其余中原国家,如果不是魏国四处征战,分散了力量,使得自身在对外扩张期间元气大伤,而秦、齐两国却趁此机会强势崛起,魏国又岂会落到今日这种地步?
  只能说,魏武侯时期的魏国,仗着自身国力的强盛,竖敌太多,没有抓住机会。
  带着这般感慨,蒙仲带着蒙虎、蒙遂一行人进入了魏国的都城大梁,在城内的驿馆歇下。
  来到城内驿馆后,蒙仲便立刻打听他宋国的使臣李史,毕竟据他惠盎所言,李史目前正在大梁城内的驿馆,负责说服魏王与宋国结盟。
  在驿馆内的魏卒的帮助下,蒙仲很快就找到了宋使李史,也就是当年带着他前往赵国的那位老使臣。
  在瞧见蒙仲后,李史颇感惊讶,毕竟蒙仲当年跟随他一同前往赵国时才十五岁,看起来颇显稚嫩,而如今,蒙仲已经十八岁,且他在赵国磨砺了两年,经历了赵国的沙丘宫变,随后返回宋国又经历了与其义兄田章的战争,已逐渐磨砺出一股大将之风,这使得李史再也不敢轻视蒙仲。
  相互见礼后,李史笑着对蒙仲说道:“前些日子,老夫收到了惠相的书信,言这几日便有人送来‘册封状’,老夫当时还在想会是何人送来,不曾想竟是蒙小兄弟……我观这几日外边风雪交加,真是辛苦小兄弟了。”
  “李大夫言重了。”蒙仲笑着摇了摇头。
  “小兄弟,不知那份‘册封状’……”
  “在这里。”
  蒙仲遂从怀中取出一个竹筒,递给李史。
  只见李史接过竹筒,将上面的盖子打开,从中取出一块布,双手将其摊开,只见上面写着几行字,正是宋王偃将薛邑赠予田文作为封邑的正式册封令,且布上还盖有宋王偃的印章。
  “唔、唔。”
  端详了一阵,李史将那块布重新叠好放回竹筒,然后将竹筒抵还给蒙仲,口中说道:“前一阵子老夫收到惠相的书信,言欲以薛邑为诱,使田文助我宋国,事后老夫已去请见了田文,说起了此事,田文颇为意动,只不过尚未等到大王的这份诏令,因此田文这几日亦是含糊其辞……待会小兄弟与老夫一同去见田文,呈上此物,我想田文必定会允诺助我宋国一臂之力。”
  蒙仲微笑着点了点头,目光打量着手中的这个竹筒,心中暗暗感慨着义兄惠盎对他的照顾。
  不错,蒙仲之所以一定要在年前赶到魏国,为此不惜冒着风雪而来,就是为了及早将这份宋王偃的册封状令交给田文,使田文不再阻在宋国与魏国的结盟一事。
  至于惠盎为何要将这份重要的册封状令交给蒙仲,无非就是照顾蒙仲罢了——只要蒙仲带着这份厚礼前去见薛公田文,纵使田文此前与蒙仲有着深仇大恨,这回也得看在这份厚礼的面子上,勉为其难招待蒙仲。
  这岂非就是与田文化解恩怨的一个好的开端?
  不得不说,惠盎亦是用心良苦。
  “这就去见田文么?”收回竹筒后,蒙仲问李史道。
  听闻此言,李史看了一眼有些疲倦的蒙仲,犹豫着说道:“老夫以为,此事愈早愈好,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