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新宋-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号称“西南八番”地苗人现在见到蒙古人就杀,在西南一带点燃了多处战火。

    虽然暂时影响还不大。但是在西南驻守地梁王已经是频频地向朝廷出索要军饷和粮草地奏折。

    因为西南诸地大都是土著苗人,一向是不事生产,以渔猎为生,而大元地军队去那里。又不善于经营,占领了那里地大片土地,却成为了一个巨大地负担。

    忽必烈有些头痛地站起来走了几步,却现自己又跑神了,刚才明明想的是朝堂之上的争议,还有东南一带地处理办法,怎么会又想起了西南战事呢?

    又回到了座位前坐下。对于张弘范这个人,他还是比较看重的,在其年少地时候就有人夸他有乃父之风,不但善战,而且文武双全。

    关于朝野现在所指责张弘范念及当年宋军曾经救过其父而故意留情的说法,忽必烈也不是太认同地,但是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也不能顾忌一下百官的想法。

    忽必烈自信一向厚待张家,张弘范应该不会做出这为。

    想当初,其兄张弘略袭父职,任顺天路管民总管、行军万户,因为顺从李叛乱,最后也只是被解除兵权,并未深究其罪,不但如此,还任用张弘范为行军总管,征讨叛将李于济南。这种信任,远远比其父所受的那些恩惠要重吧。

    所以对于张弘范的忠心,忽必烈还是充满了信心。

    但是为什么这次南下伐宋,原来一班老将诸如伯颜、史天泽、阿术和董文炳等人都能一帆风顺,而张弘范却只是在清剿余孽的时候就如此为难呢?

    这不能不让忽必烈对其的能力产生怀,但是要用何人来代替其的职位,还真的不好决定,随着老将们的一一故去,新一代的将领中他还真的想不出能比得上张弘范能力的。

    唆都太过于莽撞,不是统帅之才,李恒死了,其实就算是没有死,说一句心里话,忽必烈根本就是不信任李恒,用之为副还可以,用之主持一方军政,忽必烈还真的没有这个打算。

    本章完

    

221 最新的江南平定计划() 
这个时候,真的有点想念塔出了,要不是广州一役战死,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没有决定之前,只能让暂时将东南一带的事情搁置起来,对于张弘范所说的再次援助,不要说忽必烈没有这个打算,就算是朝中很多大臣也是保持着反对的态度。

    本来期望江南的鱼米之乡能解决大元的经济困境,但是投入和回报简直就成比例,对于这一点,就算是张弘范的支持也是如此的态度。

    再往江南投入兵力粮饷,大元从那里来的钱粮呢?所储备还要供应正在面对西北叛军的伯颜等大军,战船倒是催促高丽造出了不少,但是水军士卒却是短缺的厉害,因为大都现在主要以防范西北叛军为主,对于水军的招募,虽然已经命令在明州一带开始进行,但是还没有形成规模,训练也没有开始,怎么能冒然的投入战斗呢?

    看来,江南的战事,只能放一下,先让张弘范在那里休整一下再说,想到这里,就派人将这个意思传给了张弘范的家人,让他们通知一下。毕竟暂时搁置江南之事,又不找出责任人来,给朝臣也不好交代。索性忽必烈就不公开处理此事,让他们也无法开口。

    这也是张弘范一直没有得到家人音讯的原因,是忽必烈在没有考虑好怎么处理之前,让人过去命令其封口不言的,其家人当然不敢违抗。

    决定好东南之事,忽必烈又开始考虑朝堂之上的事情,对于众大臣一起围攻阿合马,他始终显得有些不太开心。特别是太子真金也牵涉其中,更是让他忧心忡忡。大元的储君和一朝宰相生冲突,不免有些让他不好取舍。

    要是其他人,或不是真金太子,或不是阿合马,忽必烈早就不耐烦了,但是偏偏又都是他最为重视的人。

    别人怎么看待阿合马他不管,反正忽必烈知道,蒙古人不善于理财,就连黄金家族也是靠掠夺为主要生存的手段,这个情况是绝对不能长久的,而他崇尚的汉人治国之道,也没有什么理财的方法。

    而阿合马献出的例如清理户口、垄断盐铁之利、行纸钞和税收制度等等,都十分对忽必烈的心意,也在短期内为大元聚拢了大批的财物,充实了国库。

    因此他才有资本去东征西战,却没有后顾之忧。

    为什么这些朝臣都看不出阿合马的好处呢?

    就算是在其中任用一些亲人做官,在忽必烈的眼里,也是人之常情的事情,毕竟这些事情动摇不了大元的国本,就算是对阿合马本人的一些补偿,他也是默许的,否则,就算自己稍微的提一下,料想阿合马也没有这个胆子。

    看来真的要做一些事情,让这些见风使舵的官员们看看风向了。忽必烈这样想着,突然想起了阿合马今天为自己解忧时,说出的一个计策,不由的心里一动,想到其中的可行性还是很高的。

    这也是为了解决江南的尴尬局面,以便自己全力应对西北叛军的好办法。

    看这个情况,西北叛军绝对不是短期一年或两年能够平定的,如果常年的多处同时用兵,不说是国力支持不了那么久的时间,就算是百姓也要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

    而阿合马这个主意,正是可以不用花费什么精力,达到了用汉人来抑制汉人的目的。想到这里,马上传来轮值的宦官。

    命他前去查看国公的近况,把详细情况快速的报上来。

    国公,其实就是伯颜从临安带回来的德祐皇帝赵显。

    竟然比赵昰还要小,今年刚满九岁而已,自从被伯颜带回大都献降之后。交与理藩院看管起来。遂封开府仪同三司、国公。

    又给了谢太后一个寿春郡夫人的名号,边置之不理了。

    想那蒙古人开始像是看戏一般,经常前往国公的住处去看前朝的皇帝是什么样子,看到以后才知道不过是一个孩童而已,便嬉笑打骂,极尽屈辱之事。

    就连其母全氏也受到了波及,没有一点昔日帝王之家的尊严,经常被一些所谓的王宫贵族调戏取乐。

    忽必烈知道这种情况之后,还专门派了一队侍卫前去驻扎守卫,严令不得前去骚扰其的生活起居。

    然后看到赵显已经慢慢的长大,该是读书识字的时候了,但是忽必烈不愿其生出异心,延请吐蕃高僧为其讲授轮回之法,以此来证明大元的宽容。

    一直来相安无事,忽必烈几乎要将赵显忘掉了,一直到阿合马昨日突然提及,现在想来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那就是重新立赵显为帝,派大元近臣和一些亲元的宋人辅助之,那么在江南就有了两个正朔,对于在逃的伪帝将会是一个冲击,也容易造成南人的内斗,这么以来,只用张弘范等人借助赵显的名号来四处收编残余的宋军,而现在在逃的伪帝也将没有了号召力,那么江南在南人的不断内斗中元气渐渐失去。

    这个时候,大元方可腾出精力全力对付西北叛军,到了天下平定,再逼赵显写出逊位诏书,那个时候,南方的精气已经随着内斗消失殆尽,大元将不费刀兵就可平定江南,岂不比江南一直处在动荡中要好的多吗?

    好处显而易见,可用宋室的名誉号召各地恢复生产,以江南鱼米之地,短期内就可以供应给大元充足的粮草军饷。

    一直在海上四处逃窜地伪帝将再也没有大义的名号,要是服从赵显朝廷就要归顺,那等于归顺大元,若是不服赵显朝廷的诏令,就可以号召各地共讨伐之。不过纵然是那样,也大半是宋人的内斗了,不伤及大元丝毫根本。、

    忽必烈越想越觉得阿合马这个主意不错,他虽然生性要强,但是也知道能屈能伸的道理,否则的话,当初就不会屈居于蒙哥之下,甘愿为其驱使,一直到蒙哥故去才一举爆打败了阿里不哥,登上了大汗的位置,才有了今日地大元帝国。

    

222 省事的计划() 
虽然阿合马这个计策有些投机的味道,但是能让大元腾出手来对付忽必烈那几个哥哥侄儿,倒也可以实行。

    没有过多久。派出去地宫官回来。禀报说瀛国公现在是十分安分。一直是闭门不出。

    在家里潜修佛经,对于其地评价。

    负责教授其佛经地高僧说,瀛国公对佛经地理解高于常人数倍,小小年纪就可以举一反三。是一个佛家天才。

    忽必烈听了之后心里有些放心,对于一个小孩。他还是没有放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