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新宋-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例如:令各地赋税收入除日常军费所需外,全部运送中央,剥夺了节度使擅自处理地方赋税的财权。同年还命令诸州府选送精兵给中央,大宋朝廷又以朝臣出任知州、知府。

    此后,节度使一般不赴本州府治理政事,而成为一种荣誉性的虚衔。

    在士大夫眼里,节度使是大害,而赵昰将其翻出来,那是倒行逆施,所以,在诏令刚刚草拟出来时,门下中书省的各位堂倌们,根本就没有打算将其通过,更不要说实施了。

    但赵昰根本就不给他们反对的机会,没有通过政事堂,只是象征性的通知一声,就命人开始将诏书下发了。

    朝臣们突然发觉,自己拿皇帝一点办法都没有,他们已经失去了对皇帝的约束。

    这个改变,一下子让朝臣们有些手忙脚乱起来。

    你用税赋来限制皇帝,按照三百余年累积下来的经验,如果皇帝做的事情,不符合大部分人利益的话,他们就会以粮饷、税赋不足作为借口,将事情无限期的拖延下去。

    但现在这个办法明显不行了,文官集团突然发现,他们现在关于财赋方面,竟然全部依赖于皇上所控制的琼州而来。

    没有琼州的粮食、布匹、蔬菜和瓜果等等,整个行朝上下,甚至都吃不上一顿饱饭。

    而兵卒,张世杰虽然控制了一部分,但是皇帝手里控制的更多,而且是战胜了好几次的精锐,相比于张世杰所率领的逃兵队伍,恐怕战斗力要强的不是一点半点。

    而且那种新式火器,只有皇帝的嫡系亲军,那个叫做独立团的编制才有人使用,其他比如什么贪狼军、破虏军、定远军都还是用的大刀长矛。

    再看看自己的军队,好多武器都要撤换了,海水对于武器的腐蚀是强烈的,但是要是想将武器换装,还要有求于皇帝在琼州的冶炼作坊,关于这一点,张世杰已经写了几次奏折,要求调配一些兵器。

    但是皇帝始终不可置否,张世杰知道,这是皇帝在等待着自己显出忠心,或者献出部分的忠心,否则,自己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

    可恨的是,没有皇帝的亲笔诏令,琼州的那个所谓工部主事陆荣,也就是被皇上封爵了的那个陆荣,竟然连自己命令看也不看。

    要知道,自己发出的命令,可是枢密院发出,经过门下中书省的用印的正式公函。

    但就是这么一份正式的公函,丝毫的都不被陆荣看在眼里。拿着公函前去调配武器的人回来说,对方看着这份公函,就和废纸没有什么两样。

    张世杰知道属下说的有些夸张,但正是这种夸张证明了,自己的这个属下,在琼州肯定是受到轻视,甚至是羞辱,否则不会如此高调的宣告此事。

    难道真的没有办法来制约皇帝了吗?

    经过他们几次的商议,丝毫不敢以人手不足的理由来回绝皇帝的这个举止,因为那样的话,皇帝会毫不犹豫的任用武人,看看现在皇帝身边的人,就能推算出到底会发生什么了。

    “我等一心为国,但是却是报国无门,皇上为什么就听不进去咱们所说的话呢?节度使之害,太祖太宗深而知之,所以才想尽办法,杯酒释兵权,然后在慢慢将节度使的权力将至最低,如今三百余年过去,节度使几乎要消失于我大宋朝堂之上,可是皇上为什么凭空又将其挖掘出来呢?”

    陆秀夫愁容满面,但是却是引起了张世杰的撇撇嘴,接着话题道:

    “不过是节度使而已,皇上并未明确节度使的权责,这是让大家误会一下而已,陆丞相光想着节度使之害,但是有没有想过,在节度使初设之时的限制呢?”

    张世杰虽非士大夫出身,但按照他的阅历,绝对不会比一个学问高深的老夫子的学问低多少,这么多年来,也算是饱读诗书了。

    而且,作为战场上的统兵大将,大局观的视野自然要比死读书的陆秀夫强的多。

    “越国公的看法呢?”

    “本官以为,皇上的提议,极其适合现在的朝野形势,大家应该鼎立支持才是,但是,节度使之责,始于唐天宝年间,开始。。。。。。”

    张世杰比较神秘的买了个关子,其实在座之人,那个不是饱学之士,细思之下,马上就想到了关键的问题。

    唐天宝年间,开始设置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但是由于地方人口的急剧增加,地方出现混乱,所以当时张九龄奏请设立了十五道采访使,朝廷开始设置了采访使。

    初期的采访使是没有军队的,军队由节度使调配,财政方面有支度使,政权与军权没有合二为一,一样不可能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这样以来,各个方面都有权利的节制,只是在后来的发展中渐渐地变了味道而已。一般采访使和节度使的管辖区域划分并不完全吻合,常常是一个地区又有节度使又有采访使。

    但是随着战争剧烈化,多元化指挥难以胜任,于是终于出现了采访使与节度使逐渐归一的状况。

    这样才形成了节度使尾大不掉的结局。

    大家想到此处眼睛不由一亮,皇上准备大肆的分封节度使,那么他们这些文官,就可以在支度使和采访使上下功夫啊。

    ps:书友们,我是无辜的虫子,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207 想要离职的吴迪() 
皇上要分封节度使,那就让皇上分封吧!

    但是节度使,手里有兵有粮又有权力,总是需要制衡吧,而遵循唐制,就要设置支度使,来管理节制其的钱粮,还要有采访使,来分化节度使辖区内的行政权力。

    而现在大宋的转运使和防御使,就是脱胎于采访使和支度使之前的职责。

    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名称而已,对于文官集团,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既然不能反对,那么就赞同。

    在赞同的背后,那就是往里面掺沙子,既然在军事的领域,我暂时争不过你,但我们可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寻觅到属于自己的权力。

    节度使的事情,不能反对了,皇上的年纪太小,说不定什么时间冲动起来,自己这些人,就连一些文官应该得到的权力,都得不到。

    大家都看出来了,他们面对的这个小皇帝,喜欢任用新人,特别是年轻人,简直在小皇帝身边时屡见不鲜。

    但就是他们不去窥视这些权力,赵昰依然会将一部分职权放出去,因为什么?还能有什么原因呢,自己的底蕴不够啊。

    赵昰突然感觉到,自己的需要一座大学了。

    自己必须是校长,要做一件全身无袖的黑呢披风,特拉风那种的,再剃个光头。。。。。。还是算了吧,在这个时代,讲究的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除了和尚剃了头会被人诟病的,朕也就是想想而已。

    不过大学是绝对需要建一所的,但是问题来了。

    老师从哪里来,难道还让陆秀夫、邓光荐那群人来教授,教出来一群书呆子,看着也闹心啊。

    学生怎么挑选,总是在军中抽取,也不是长久之计,自己也没有时间从启蒙开始就展开教育,毕竟要快,就必须吃现成的,在加以引导,适当的锻炼,不过这种种条件的限制下,似乎又让赵昰受到了一些启发。

    自己培养的,才是最好的,还是从独立团开始吧,赵昰决定,在闲暇时,自己每旬至少要教授三节课给独立团的将士们,其他的时间,在每天傍晚,就让他们自己推举老师出来讲课。

    讲什么,这个不怕,朕不是能上网吗,最多在耗费一些忠心值,下载几套教材打印出来,那不就好了。

    轻易地就想通了这个问题,赵昰心里乐呵了一下,看见皇上露出微笑,在旁边已经沉默半天的吴迪,低眉顺眼的走上前来,躬身道:

    “皇上又想到妙计了?心里这么高兴。”

    说这话,趁机给赵昰倒了一杯热水,想要像往常一样递给皇帝,却被赵昰一脸嫌弃的指着桌子吼道:“倒个水都倒不好,你看桌子上洒的,一会朕还要写字呢,你说怎么办?”

    吴迪一愣神,怎么自己这个马屁就拍不响了呢,情况不对啊。

    “还有,倒个茶,能把人烫死,你自己倒得茶,自己喝,朕就在这里看着呢,限你一分钟内喝完。”

    说着,赵昰拿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