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亮剑1918-第4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段时间以来,陈绍宽一直奔波各地,为海军建设奔走,所以在南京的时间并不多。这次也是因为会议的缘故才来此地。

    黄柯看了看陈绍宽笑道:“邵宽是什么时候到南京的?我这几天太过繁忙,还没有来得及和你好好地坐一坐。看来海军的压力不小,你看你的鬓角都白了。”

    陈绍宽下意识的摸了摸鬓角的短发,也笑对黄柯道:“还说我,你不也是?还没到花甲之年,两鬓都已经斑白。”

    “说说看,这次的入缅作战你有什么看法?”黄柯问道。

    陈绍宽想了想后道:“我曾在欧战之时赴英国海军观战,英国海军之强大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没有炮舰就没有外交,这是更古不变的。如今,英国人要我们入缅,恐怕也是没办法了。这倒是一个好机会,我们不宜派出过少的部队。”

    “是啊,丘吉尔在给我的信件之中态度暧昧。要不是罗斯福从中斡旋,恐怕英国人是不愿意让我们染指他们这一亩三分地的。”黄柯道。

    陈绍宽点点头:“这次英美迫于现实同意我军入缅作战,抓住这番机会,对战后的格局也是有好处的。”

    黄柯也认同他的看法,不过眼下手里无兵,就是想派也难派出去,更何况蒋中正等人都有各自的小算盘,对于他的提议也是很难支持。

    陈绍宽笑了笑道:“兴华怎么就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呢?”

    “还听邵宽指点。”黄柯知道他这样说,心中一定是有了计较。

    “北伐之初,中山先生也是手里无一兵一卒。但几年之后,就有了劲旅北伐。今天的情况虽说是有些困难,但比当时,恐怕要好上百倍。兴华兄当初能够组建出一支商团军北伐,今天怎么就不能集全国之力,再组一支远征军呢?”陈绍宽说完,认真的看着黄柯。

    黄柯点点头:“你说的这些我不是没有想过,只是新组建的部队战斗力短期内难以形成。光是空降军的组建,就已经用了大量的储备力量,如今再组建远征军,恐怕是难抽调出来人了。”

    “我看倒是可以从战场上轮换下来的部队进行补充。这样一来,既可以快速形成战斗力,还能够减少抽调其他部队人员的情况。”

    陈绍宽的这一番建议让黄柯豁然开朗,他让人查询了一下在前线损失惨重现在修整未能完成的部队,这一查有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了黄柯的眼帘。

    南京的政要们热热闹闹的开会。陈烈文倡导成立的青年社这些天也开始了几次集中的会议。新加入的成员黄正忠化名赵文轩也参加了其中,并且针对讨论的话题进行发言,其中虽然有些争执和讨论,但总体上还是活跃了思维,越辩越聪。

    通过这些聚会,黄正忠了解到这样一群热血青年的存在。这些青年都在军政部门任职,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他们都是以国家复兴为己任,思考问题也都十分公正客观。

    陈烈文说,先前的这个聚会中存在一些比较极端的倾向,诸如仿效德国成立法西斯政权,但很快就被大家给否定了。现在大家都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影响更多的人,进而推动国家发展。

    和这样的一群青年在一起探讨问题,也确实是很符合他的一些意愿。

    但黄正忠却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青年中的多数对黄柯,也就是自己的父亲态度十分支持,他们都赞同黄柯进行的军政各项改革和实践。

    当然,此时的黄正忠并不知道,这个青年社其实就是黄柯的主导下成立的。黄柯成立这个青年社的原因,其实也是自己政治资源的一种平摊。

第078章 被遗忘的劲旅() 
翻看在后方修整部队名录的时候,黄柯注意到了孙立人这个名字。

    抗战之初,孙立人率武装警察部队在上海还是打了很多场硬仗的,也正因为此,在淞沪会战的时候,孙立人的武装警察部队基本上消耗殆尽,在苏州保卫战之后,他也就撤回后方进行修正。黄柯就没有再注意到这个将领。

    现在缅甸战事起,难道不是启用他的好时机吗?

    黄柯合上手里的文件夹问道:“孙立人现在在什么地方?”

    白崇禧上前道:“他现在在株洲修整。”

    “修整的怎么样了?”黄柯问道。

    白崇禧摇摇头:“这支部队的兵员和装备补充一直都不怎么好,再加上之前的伤亡太大,所以一时间难以恢复元气。”

    黄柯皱起了眉头,他紧接着问道:“那么这支部队现在有多少人?”

    白崇禧翻开手里的文件夹道:“在册的是官兵8532人。”

    “好!”黄柯说完之后,开始向回走去,他边走边对旁边的陈绍宽道:“邵宽,你给我提了一个好建议,我看这个孙立人就是远征军司令的最合适人选。走,咱们去常委会上提出来。”

    军事委员会常委会在休息了半个多小时后继续召开。在派出哪支部队远征的问题上,蒋中正首先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派出胡宗南的部队倒不是不可以,只是临阵易将士战场大忌。胡宗南带兵”

    “蒋部长请稍等一下。”黄柯打断了他的发言:“我刚才和咱们参谋等部门的同志商量了一下,胡宗南的那几个师在两湖地区驻扎不能动。日军近期的攻势比较猛烈,所以纳入咱们预备部队的队伍都不能动。”

    所有人都对黄柯这种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始料未及,难不成他是欲擒故纵?何应钦问道:“那么,该派哪支部队出征缅甸呢?”

    “这也是我正要和大家说的。我查看了一下后方修整部队的情况,孙立人的武装警察部队长时间修整,又是久经沙场的硬骨头,他们是比较适合的。”

    所有人都注意到,黄柯这次用的是“说”而不是“商议”,这表明他本人已经就这个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空军部长许绍周听后满意的说道:“总长的这个提议很好。孙立人本人毕业自美国的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有着丰富的欧美经历,远征军除了打仗还要和英美打交道,他过去是很合适的。”

    政治部秘书长李济深也点头道:“孙立人我是了解过的,这位同志的国家和民族意识很强,在上海是打过很多次硬仗的。我也赞同。”

    国防部军委秘书长李宗仁也跟着说:“任潮说的没错,孙立人不光是打过很多硬仗,在作战方法上海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我记得在淞沪会战之时,他曾经和自己的顶头上司张治中发生过分歧,后来竟然能够说服了张治中听从了他的建议。事实证明,他的建议是正确的。我也赞同。”

    蒋中正面露微笑,极力保持着应有的镇定。他没有想到的是,本来是发言表达意见,没想到竟然变成了委员们的临时表态,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即使他和何应钦投了反对票,远征军依旧是要派孙立人的。

    就在他准备和何应钦进行眼神交流的时候,不料何应钦却开口了:“孙立人的武装警察部队一直驻扎在南部地区修整,也算是适应了丛林的环境。我觉得无论是从将领个人,还是部队上派他们去都是极为合适的。”

    下面的表决自当然的在意料之中了,几个委员都相继表态,也就表明这项决议通过。蒋中正看了一眼黄柯,他的身子向后仰去,一副掌控全局的态势。现在,他才意识到,自己在军事委员会上已经被孤立了,连唯一的盟友何应钦也在这个时候“反了水”。

    他有一种被人阻击的感觉,难道黄柯先前的提议是故意为之?试想一下,如果黄柯在最初的时候抛出他的嫡系孙立人去担任远征军司令,势必会遭到反对,而黄柯很巧妙的将首提的人选和部队定在了杜聿明和胡宗南的部队,把矛盾的焦点进行了转移,从而更巧妙的推出自己的意见。

    这正是黄柯的高明之处,先前有过很多次的决议他都是这样进行的。

    “蒋部长,你的意见呢?”会议的主持人李宗仁转向蒋中正问道。他的思绪被打乱,硬生生的拉回到了这场会议之中。

    他点点头道:“我同意大家的意见。”

    远征军筹备的文件已经正式下发了。原淞沪武装警察部队改编为中国国防军远征军第1军,在昆明完成集结的改编之后,将开赴缅甸战场。

    为了弥补兵力不足的问题,远征军的招兵工作面向社会进行。远征军的组建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全国各地都有不少青年报名应征。

    在命令颁发之后不久,孙立人即从驻地赶至南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