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亮剑1918-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四仔的举动逗的几个人笑了起来,看着几个人笑着,他说什么也不愿意喝这种味道奇怪的酒了。

    黄柯和朱家骅慢悠悠的喝着纯正的德国黑啤,他的眼睛也一直在观察着周围的情况。

    这时候,酒馆柜台前一个穿着讲究的男子引起了黄柯的注意,这个男子进来后熟练的坐在柜台前,然后要了一杯黑啤,酒馆的老板给他取了一大杯的啤酒,然后用尺子拨去上面的啤酒沫递给了他。

    男子端过啤酒咕隆咕隆的喝着,不一会一大杯啤酒就见了底。这种喝酒方法不像是来酒馆寻欢,倒像是来解愁的。

    一大杯啤酒饮尽,男子从口袋里掏出皮夹子,抽出几马克递给了对方。

    黄柯注意到,这个男子付钱的时候,皮夹里只有几马克的钱币。看到他有些囊中羞涩,黄柯示意十四仔走向前替他付账,并且邀请他到自己的桌子上坐一会。

    这个男子扭头看着黄柯,黄柯举起手里的啤酒杯冲他微笑一下,男子看到后不再犹豫就走了过来。

    “先生,请坐!”黄柯用并不是很流利的德语笑着对他说道。

    男子微微点头,寒暄了几句之后他就坐了下来,黄柯礼貌的向他递给了自己的名片,名片是刚印制的,上面有一面是德文。男子看到黄柯名片后不由的露出惊讶的神情,他站起来自我介绍说,“黄先生您好,我叫拉尔夫加布里尔,幸会!”

    简单的聊过几句之后,黄柯就了解了加布里尔现在的状况,加布里尔曾经是伯格曼军工厂的一名工人。因为有着技术,在一战的时候他有幸并没有参军上前线,不过战后的状况就差了起来。

    加布里尔说,战争之后出于对德国军事工业限制,他所在的军工厂基本上处于停业状态,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他已经失业有段日子了。失业后,加布里尔的家庭生活一落千丈,以前他还勉强算是富足,现在一家人连黑面包都快吃不起了。

    “该死的战争!”几杯啤酒下肚,加布里尔便放松了起来,他和黄柯闲聊几句后,便对眼前的状况抱怨起来。

    黄柯替他结了账,临走的时候他指着名片对加布里尔说道:“现在中国和德国在进行合作,我们的国家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建设,需要大量像你们这样有经验的工人。如果你们有意向,可以报名前往。至于待遇嘛,我保证可以让你的家庭恢复到战前的生活水平。”

第019章 五十万工人() 
一个简单的经历让黄柯明白了大多数德国工人现在的生存状况,按照历史发展,这些将会被纳粹党所利用,成为他们上台的重要宣传政策。

    不过黄柯决定早他们一手,在和魏玛政府外交部长见面之前,黄柯制定了两个详细的意见书,一个是引进工人计划,还有一个就是有关轻武器的设备的恢复生产;在双方会谈前,中国方面已经向对方透露了双方合作的大致内容。对于这些,魏玛政府方面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之所以选择德国的轻工业手艺,是基于黄柯个人的认识。黄柯对德国军事工业印象深刻倒不是虎式坦克和克虏伯大炮,相反他最喜欢的倒是德国士兵标志性的枪械——mp38*。所以在轻工业上,黄柯更加希望能够得到德国的援助。

    日子过的飞快,三天的时间很快过去,和外交部长施特雷泽曼会晤的日子已经到了。这天上午,双方如约来到柏林的一家展开会晤。

    黄柯这边陪同的除了朱家骅外,还有一些经济专家;魏玛政府对这次的合作也比较重视,外交部长施特雷泽曼领队,还有几位魏玛政府的高级官员作为陪同。

    见面之后,双方简单介绍和寒暄之后就落座了。施特雷泽曼是第一次见到黄柯,在这之前他搜集过很多关于黄柯的资料,这个旅居欧美的中国男子相貌英俊,高高的鼻梁倒有点像是欧美人的面孔,棱角分明的脸上透露出一股刚毅,看得出来此人出身行伍。

    施特雷泽曼看人很准,和黄柯几句话聊下来之后他就预感到,这个人一定会在将来有一番大成就。

    施特雷泽曼在观察自己的时候,黄柯也在悄悄打量着这个外交官,嘴角上修葺齐整的胡子表明他出身贵族,不过让黄柯最满意的是施特雷泽曼是一个纯粹利益者,按照两国共同的利益,他没有理由拒绝两国之间的合作。

    简单的寒暄一会后,黄柯带着开玩笑的语气道:“部长先生,我想按照德国做法,我们现在应该进入正题了吧?”

    黄柯这样风趣幽默让施特雷泽曼有些意想不到,一本正经的他听后笑了笑道:“当然,如果按照中国人‘一回生二回熟’的做法,我们需要再见一次面才能谈论今天的合作。”

    黄柯当然知道施特雷泽曼对中国有过研究,他也跟着说道:“其实中德两国的无论是在文化还是其他方面有很多共性。坦白来说,中国现在一个被不公平地剥夺国际权利的国家,在这个方面中国与德国也比较类似。”

    黄柯之后通过简单的例子对比了两国之间遭受的不平等条约,这种状况为德国与中国间的合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顺着这些话,黄柯话锋一转就把话题提到目前的合作上来。

    “目前中国缺少技术熟练的工人、技术和设备;德国缺少就业机会、可以投资的理想地;这一切都让我们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变的如此理所当然。”

    黄柯说完,施特雷泽曼和那些德国代表们的眉头不由的紧皱起来,德国目前的情况他们比谁都清楚。战后的多种限制不仅让德国军事工业受到严重影响,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其他经济都逐渐凋零。

    再加上问题不断的退伍兵问题,整个德国都被笼罩在一种消极懈怠的情绪之中。现在在柏林的流浪汉中,身体残疾的都穿着一战时期的军装,上面戴着各种不知道真假的勋章,还有些人就是技术熟练的工人士兵和工人是一个国家的基础,现在很多人沦落成这样,这个国家可想多么艰难。

    施特雷泽曼虽然知道黄柯说中了他的痛处,不过并未因此生气,成熟的政治家是不会因为一点小事麻烦的,对于两个国家来说共同利益才是双方合作的基础。

    “黄先生,那请你说一说我们之间关于合作的事宜吧。”施特雷泽曼说完,黄柯让人把一些合作的经济合作框架意见书拿了过来,意见书里提及了对德国资本进入中国给予的优惠,还有德国技术在中国的权益等等,最让施特雷泽曼吃惊的是,黄柯竟然提出了一个引进德国工人的计划。

    要知道引进工人一般都是工业基础发达的国家去引进工业落后国家的,就像是英国从殖民地引进来大量的劳动力一样,黄柯提出引进德国工人究竟是什么目的?

    粗略的看过一遍后,施特雷泽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先生,这些我都要拿回去仔细研究。刚刚我大致看了一下,其中一项是引进德国工人,贵国一向是人力资源大国,为什么要舍近求远来引进德国工人呢?”

    黄柯听到这话后微微一笑:“部长先生问的很好,这也正是我此番前来的目的所在。贵国的工人以技艺精湛和严谨负责着称,我们国家工业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快速建设好工业体系,就必然需要大量技艺精湛的工人。”

    “贵国现在很多军事工业不能够实施,如果荒废了在若干年后这些工人也就失去了他们的用武之地,到时候想要继续发展就变的不那么可能,这对于个人和国家来说都是一个严重的损失。”

    黄柯说的句句在理,不过施特雷泽曼岂能够看不透他的心思?他知道黄柯此举绝不是为了什么德国长远发展,肯定是为了快速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考虑。要知道如果50万德国工人进入中国,不仅他们会快速建立起工业体系,还能够培养出众多的熟练的中国工人。

    不过这对德国又有什么坏处?在东方中国强大了,不仅可以对付那些企图占领青岛的日本人,还能够牵制红色政党领导的苏联;更重要的是,德国可以因此解决掉大量人员的就业问题,要知道首批引进五十万的话,就可以让柏林的那些流浪汉问题统统解决。

    无论从哪方面说,黄柯提出的这个建议都让没有否定的理由。

    施特雷泽曼已经看透了一切,不过看透不说透,这一点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很讲究,尤其是在外交场合。

    施特雷泽曼微微一笑:“我想我们两国之间会有更多的合作。”

    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