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雪红血-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咱们不妨也找个闲时,把咱们这些伙计也带到后屯去练一练身手,让大家有点本事,以防不测。
关善耕:爹,儿子知道。
关如水:以后的事情恐怕要多了。
关善耕:爹,车到山前必有路,儿子自会想法子的。
关如水:这年头,也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
555、春日。日景。关家大院。关如水房中。张善入。
张善:老哥哥,有个啥东村古玩书画行的掌柜要见你,叫啥冬杨?
关如水:古玩书画行?善耕,咱这县里什么时候有这个行当的买卖号儿了?
关善耕:去年。
关如水沉吟:这种行当开到县里来?不太可能吧?
关善耕:爹,是去年开的。
关如水:我不是说他什么时候开的,是说一个小小县城当中,开古玩书画行,这地方又非南方古园旧都,没什么古董传世,怎么能开这个行当?有几个人认得真假古董?又有谁对这些东西感兴趣?
张善:老哥,那见还是不见?
关如水:见。请吧。
张善应,退出。四妹、田儿退出。善耕立在关如水旁未动。
556、春日。日景。关家大院。关如水房前。张善、古冬杨、小村惠子。
张善作请势:先生,请。
557、春日。日景。关家关如水房中。古冬杨、小村入。
古冬杨上前施礼:关老先生,鄙人乃东村古玩书画行小商古冬杨,
关如水见小村鞠躬,与善耕起身还礼。
关如水:二位请坐。
古冬杨与小村落坐。
关如水:古先生好福气,好福气呀!
古冬杨:关老先生的意思是……
关如水:我的意思是,古先生娶了个日本女人为妻好福气。
古冬杨略有惊色:关老先生,玉晓是中国人,我们同乡,吉林人士。
关如水:不对吧,古先生,我方才看,玉晓所行之礼,用的是日本女人的标准行礼姿态;行走时,有日本女人穿贯木屐所养成的走路习惯,落地时拘谨,双手托于膝上。这些都只有日本女人才有的动作。所以,认为先生的夫人是日本女人。
古冬杨:关老先生果然是见过世面的人。不瞒老先生说,玉晓确实在日本生活多年,他和父亲乃是中国在日本的古董商人,所以懂一些日本女人的礼数。
关如水笑:光是懂恐怕不对,而是用,而且是经常用,否则就不会这么标准。我也懂不少日本人的礼数,可是从来没用,你要是让我现在用,我还真做不上来。
古冬杨:老先生果然不同凡俗。玉晓在日本时,确实一直用日本女人的礼数,进村问俗嘛。所以,回国以后,一时半会儿也很难改过来。
关如水笑:原来是这样。不过,玉晓既然是中国人,我中华民族乃是一个古老民族,中国又是一个文明古国,向来被外界称作礼仪之邦,所以,老朽认为还是行中国的礼为好。大家看得惯,也觉得顺眼。
古冬杨:老先生的说得甚是,鄙人将回家教妻,从温国礼。
关如水点点头:古先生,你我素未平生,今日到寒舍来,不知有何指教?
古冬杨:岂敢,鄙人是因为听说老先生才学渊博,饱读诗书,又曾在京城做过许多年的事,广有见识,所以特来拜访。还求老先生能对鄙人小店小铺的生意予以指点照顾。
关如水:听何人所说呀?
古冬杨:都这么说。
关如水:哪里哪里,古先生是听差了;要不然就不是在本地听到的。诗书嘛,老朽倒是读过;京城中也做过几年生意,学识不敢说有。见识也不敢说广。对古玩字画这个行当更是从未涉足,属门外之汉,不敢与古先生论及。
古冬杨:关老先生客气了。别的不论,就单说这古董,关老先生要是不懂,那龙岗县城里恐怕就没人敢说懂了。
关如水笑:哟,古先生,这话怎么讲啊?
关如水:关老先生。因为我还听说,关老先生在京城做事时,曾在王爷府中做过事。王爷府中可知奢华的程度,珍奇古玩琳瑯满目,关老先生就是耳濡目染,无意之间也可得无限学问,怎么能说是门外汉呢?所以,晚生以为,晚生到老先生这儿来求教是再对不过的事了。
关如水:古先生看样是古玩的专家了。那么古先生能舍大都市、大生意不做,到这小县之中,边地小域做这一行当。岂不是大材小用,干起了折本的买卖吗?
古冬杨:不然。老先生,大城市之中固然有大生意可做,小县城中却也有一片不被人知的天地。我这小店不是仅以卖为主,也以收为目的。大都市里,能卖上好价钱的是好古董,小县城里能以小价钱收的,未必都是小古玩儿,这里面的便宜,不亚于大都市里的好价钱。
关如水:这话倒有些道理。小县城里不识货的多,有件破东西,以为破,给钱就卖了。大城市里识货的多,破东西拿去一看,叫声好,价值连城了。收了不识货的货,挣了识货的钱,古先生好算计。
古冬杨:小精明而已,小精明而已。
关如水:那么老朽想问一句,关东塞外,这黑龙江又是塞外的边地,龙岗则又是这边地之边,在往边上,是小兴安岭,人烟稀少,而中国古都多在南国,就是近代的京城燕京、北平也在关内。自古以来,造器烧瓷多在南方,这地方能有几件古器可收?
古冬杨:关老先生,此言差矣。东北一带,自古女真族摆脱辽、契丹控制以后,迅速崛起。阿骨打统一了各部,建立了金政权以后,京城就设在了黑龙江的阿城县附近。后来,金灭了辽,又于靖康二年灭了北宋;阿古打之侄粘没喝,也就是粘罕,率军直打到大江南北;天会四年破太原,五年破宋都汴京,掳徽、钦二帝北去。仅就这几年之中,中原的古玩儿宝器被运到金国之都,也就是黑龙江的就不计车数。可谓车马之队日夜奔流,珍奇宝物如溪归海。一时之间,金朝朝野上下、百姓家中,中原宝器无所不有;店铺商家、街头巷尾,滥卖古物商贩多如牛毛、无所不在。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后来,这些宝器在战乱之中,又大多遗落民间。所以,仅这一时期的这些古玩在民间中留存下来的部分之万一,就足够我有大利可图了。
关如水:古先生不仅对古玩有研究,看来对历史也有所研究。可谓儒商了。
古冬杨:岂敢。一知半解而已,在老先生面前是班门弄斧了。
关如水:古先生。那么你对中国大都市这一行当的经营也是有所了解了?
古冬杨:略知一二。
关如水:老朽愿洗耳恭听。
558、春日。日景。关家大院关如水房中。张善到门前,侧耳听听,轻轻叩门。
关善耕起身开门,见张善,忙出来,拉到一边:张善叔,啥事?
张善:程先生来了一封信,是寄给老爷子的,上面有个急字,我想让老爷子先看看。
关善耕:急也不急,不差这一会儿功夫。老爷子正同东村古玩书画行的掌柜说话,等一会儿再说。
张善把信交到善耕手中:善耕,另外还有一件事儿,这涂凤山突然又冒出来了。而且拉起了二三十人的土匪队伍,已经开始在这一带争上地盘儿了。
善耕:涂凤山?
张善:对,这小子现在好像吃了火药似的,挺冲,和葛金财叫上了劲儿。昨儿个两伙土匪在大岗村边上打了一仗,也不知道谁输谁赢。说今儿个还打。
善耕:这话准吗?
张善:准,是占伍刚过来说的。
善耕思索地:涂凤山?他怎么又兴起浪来啦?
559、春日。日景。关家大院。关如水房中。善耕入。立于关如水身侧。
古冬杨:关老先生,中国大都市的这一行当最盛者莫过于北平。老先生又是在北平做过事的,那我就说说北平的这个行当如何?
关如水:好哇。
古冬杨:自明朝永乐十九年,北平成为京城之后,由于皇亲国戚,百官富商们对高级奢侈品的需求,北平的珠宝古玩行迅速兴起。当时北平的集市有内市、都城隍庙市和灯市。内市设在今天的神武门外,专门经营各种供皇室内府所需的古玩珍宝,绫罗绸缎。都城隍庙市位于西城,每逢初一、初五、初十五开市,每开市时,珠、宝、象、玉、珍错、绫饰无不毕集。而且还有一些外国商人到这里经营。正如明黄景《城隍庙市》诗中所说:“钗头金凤子,饰以明月珠”。灯市则位于东安门外,是最繁华的集市。每年正月初八至十九日开市十天,石昆玉《灯市》诗说:“灯市百货聚,穹窿像山谷。斯细举名,最下亦珠玉”。可见珍宝遍地的场景于一斑。到了清末,由于崇文门外,头至四胡同,有多家珍宝古玩店,有人就在这里建立了“青山居珠宝市场”。
关如水:古先生,您所说的,是珠宝,不是古玩。
古冬杨:老先生,我下面要说的才是古玩。
古冬杨:所谓古玩,是近代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