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满江红之崛起-第4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620吨,用德国制造的滚珠轴承连接到圈座上。三根身管独立俯仰,高低射界为…5…+25度,电动推弹机装填,射速1。5…1。7发/分,最大仰角时射程24000米,性能远超过世界上任何一艘战舰主炮。
“15座双联12寸装甲炮塔,布置在沿海从广州直至吴淞的15座炮台,与旧式炮和新式中小口径火炮、机枪构成海岸防御堡垒体系,可……拱卫海疆还是要靠海军啊”
负责设计复进和制退器的肖烈无奈的摇头轻叹道,依靠那些堡垒化、要塞化的炮台只可沿海而守,远不能满足的拱卫海疆的需求。
“子科,现在咱们不是没有海军嘛关税案,列强最后虽说没干涉,可谁敢保证他们以后不干涉,咱们现在要防患于未燃,训练炮台兵只需要几个月,可成建一支拱卫海疆的海军,却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
正了正鼻梁上的老式时髦均金丝边眼镜,郑滋樨又继续说道。
“这火炮虽说是参考英国25海里远程海岸炮的设计,但是你我在设计时都毫不例外的采用的战舰装甲炮塔的设计,这可不是仅仅为了生存力,同样也是为将来咱们设计制造军舰打下基础,有了这个经验,以后好造更大的火炮不是”
沉思地看了一眼那些炮坯,肖烈点点头。
“装甲炮塔委托德、英两国制造,按合同15座炮塔在2月前,交上海、广州港,厦门、福州以及上海,现在的问题就是克虏伯能不能在明年三月份之前,将可以旋转360度的铁道炮炮基交付,203毫米炮的问题不大,问题是305毫米铁道炮的360度射界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整个华北,只能的依靠地炮拱卫海防。”
辛丑条约规定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使得华北地区是真正的有海无防,而这些又必须要依靠铁道炮加以解决。
“炮的问题德国人应该可以解决,可铁路的问题呢?这个问题却需要咱们自己解决”
“现在不是在修平汉铁路吗?相信应该已经考虑到了铁道炮的运输和使用问题。”
第280章 疑惑(第二更!求月票!求定阅!)
第第二更!求月票!求定阅!)
“中国今欲整顿一切新政,惟铁路为第一枢纽!”
炎黄第一场雪,比往年来要的要早许多,不过是十月底,纷纷扬扬的小雪便降了下来,接着又是几场雪先后在天空上飘着,十一月初,当江南还享着晚秋的丝丝凉爽时,华北大地却已经进入隆终。(手打小说)天地间雾蒙蒙的一片。背着一个装满被子、衣服、书籍的军用大背包的李致深,顺着平汉铁路的工地走了四十多公里。
沿途只听见各种机器的吼声,在朦胧的雪影间,头戴狗皮帽子,身穿各色棉袄口喝着山东、河北腔的工人们,担着沉重的85磅重轨,在铺好碎石路基旁走着。
刚刚从黄埔军校工程系毕业的李致深,和同学们一起到平汉铁路工地报道,而他被分配到设在大营子光复军工程兵第十六团第四营,他必须要先到营部报到。
等到了大营子的营部时,李致深看到设在土地庙的营部中静悄悄的。他们碰到的第一个人是一名上士。只见他穿着一套褪了色的旧军装,没戴帽子,满头是蓬松的头发,像是是好长时间没理过发了。他个子不大,脸上满是皱纹,看样子像是三十岁出头的人。
李致深说明了来意,可是这个上士却似乎对李致深这个陌生的来客感到措手不及,慌里慌张地撂下手里的东西,把李致深领到一个大房间,说:
“你先休息休息,喝口水。”
然后,他就一动也不动地站在那里。但是,又像是惦念着什么事情似的,显得很难为情。
打量了一下房间,李致深问。
“这里是营部技术组?”
“对,是的,房子太小了。”
停了一会,他说:
“你先休息休息,喝点水。我有点事,李致深得……”然后用手往外面一指。
“你忙你的吧。”李致深站起来答道。
他走了,只剩下李致深一个人独自留在屋里。
李致深仔细地端祥着这间大约二十平方米的房间。挨着房门是一扇窗子,窗子底下是一张很大的“桌子”,李致深在这里对桌子打上一个引号,是说它像桌子,但实际上是一张没有抽屉的大台子。这张台子大约两米长,一米多宽。台子的骨架,不管是横的、竖的还是斜的,通通都是用五厘米见方的方木条钉成的,到处都可以看到铁钉帽。
台子的台面是用工地上准备做桥梁模板的三厘米厚的木板子拼成的,上面还铺着一块差不多一般大小的金属板。台子上靠近窗口的地方凌乱不堪地堆积着各类书本和资料,就像一个小山包似的。台面底下约二十厘米处还有相通的一层。这一层更是乱七八糟地塞着各种各样的东西:图纸、算盘、盒子、报纸、茶缸、皮尺、直尺、信笺、碗筷、绳子……。
这间房子的其他三个角落分别放着三张木板床,最靠里面的两张床铺着铺盖,显然有人在用。对着门的一张床是上下两层的学生床,没有铺盖,却放满了大小不一的木箱子。每两张床铺中间的空隙地方放些测量用的花杆、三脚架、塔尺、工作挂包之类的东西。房间上方纵横交错拉着几根粗铁丝,铁丝上零乱地搭着衣服、毛巾、旗子、电话线等等。
过了一阵子,可能是上工地的人回来了,外面突然人声吵杂。这时,快步进来一个人,少校进门就朝着李致深叫喊。
“你来了,好,好,欢迎,欢迎”
这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青人,高大的个子,黝黑的脸庞,他进来的那一阵子是一边走路,一边说话,一手拎着军帽,一手解着上衣的扣子。一看就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
“长官好”
一见进屋的是长官,李致深连忙起身立正靴跟轻击,行军礼,完全是一副军校生的作风。
“不用那么客气,我姓赵,”
赵自强自我介绍道。
“叫赵自强。你早饭吃了没有?”
然后,他朝门外大喊。
“小毛,告诉你们班长,叫来几个人,快点”
果然,门口马上出现好几个年轻战士,同样的身上的粗布军装上打着补丁,赵自强指着屋里的两层的木床,大声对他们吆喝。
“来,快点,大家把床铺收拾收拾。”接着,指着李致深向大家介绍:
“这是李致深们新来的李技术员,李少尉。”
李致深一听一愣。
“李技术员”,
自己就是李技术员吗?李致深第一次听到有人称李致深为技术员
对于李致深这刚毕来的人来说,这个称呼是多少都有些新鲜,但他也知道自己从今以后将要负责什么,多少的感觉有些惶恐不安。
赵自强站在桌子旁边手脚不停地忙着他自己的事情,嘴里却喋喋不休地说了起来。
“……营部技术组只有两位技术员,不过目前不在岗:山海关铁路学堂出来的尤奉之正生病住在医院,不过早期工程都完成了,现在就是铺设枕木和路轨施工,两袖清风有一个在十七连当代理连长,所以你是营里目前唯一的一个技术员。”
掏出上面带着光复军徽记的配级烟,赵自强又继续说道。
“你知道,咱们七个团,小两万人都是领了军令状的,洋历年元旦之前,确保平汉铁路通车以及复线让道工程完工,如果不通车,团长、参谋长正军法枪毙,营、连、排长撤职,上军事法庭,从上至下,就是伙头兵都跑不掉。”
赵自强一个劲地说着,语话根本不容别人插嘴。
李致辞深听着营长在那里说到枪毙时,他浑身忍不住一颤,他知道这里绝不同于学校,在学校,是笞刑惩戒,可在这里,枪毙、军事法庭,反倒笞刑成了最不得一提的惩罚。
他抬起头看了一眼墙上的挂历:炎黄4602年12月1日,
风,更猛了。雪,更大了。
紧了大衣,把帽沿往下拉了拉,视察黄河铁路桥工地现场的詹天佑看着手中图纸,36处让道支线大半已经完成路基施工,现在正在铺设路轨,现在最后一个主体工程就是眼前这座铁路桥,这是一座便桥。
“詹次长,如果不是比利时人偷工减料修黄河路桥,咱们也不至于要修这座桥”
看着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拼命的工程兵,平汉路工程兵总指挥阎化彩恨恨的骂了一句,那张黝黑的脸上皱纹里甚至还夹着些雪花,凌乱有胡须、通红的双眼、乌黑的眼眶,无不在表露着他已经熬得有些精疲力竭,但立下军令状的每天都在提醒着他,这工程能不能顺利完成,直接关系到他的和上百个人的脑袋。
“如果黄河铁路桥不修便道,运力肯定达不到参谋部的运力的要求,无论如何,你必须要保证一点,2月27日前,便桥必须要投入使用,达不到设计标准,即便是完工了,到时还是会追究军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