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满江红之崛起-第3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单请来的56名各科系教授,而且费舍尔上将还把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的课程、材料,都搬到了册子岛,课本当然没时间翻译,也没有必要翻译,本来海军学校就把英语放在极高的位置上。老师是英国人,教科书是英语,用英语做作业,用英语回答问题。唯一能用汉语的地方,可能就只是偷偷在背后对这种“英语世界”表示不满发发牢骚的时候而已。
军号声中,三色旗被升至空中,465名海军军官学校的军官生们身着礼服,腰别短剑行着英式的军礼,目视着三色旗升至操场桅楼台楼桅杆顶部,开学议式并未在能够容纳两千名学员的海军军官学校的大礼堂内举行,可庞大的学校以及可以容纳两千名学员的教室、宿舍、大礼堂,无不表明着这所学校的雄心,而这所建于横水洋上册子岛上的海军学校,不仅代表着未来中国海军雄心,同样海军的精神也将从这座曾经的荒岛上开始。
什么是海军的战斗精神,它的精髓可以用四个字概括——见敌即战。不畏强敌、不惧牺牲、勇于挑战强大的对手,即使明知不敌也要毅然出击、战斗到底,以牺牲和鲜血摧垮敌人的和意志。在历史上,在最后的关头海军往往比陆军表现得更加坚定顽强、更加具有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兹委任陈绍宽、李国堂、佘振兴、吕德元、许凤藻、杨启祥等465名为海军军官学校学生,本海军军官学校,虽于今年创立,然欲于此地复海军之精神,诸位皆为海军军官学校一期学员,望诸位从今天起,就要以海军军人来要求自己,以为将来树立册子岛精神之典范,把自己培养为中国海军未来的优秀军官。军人的唯一目标是善战能胜,……望诸位在未来四年间,严律已行,树册子岛百年精神之典范”
萨镇冰的致辞并不算长,在他从桅楼上下去之后,乘海容号巡洋舰抵达册子岛参加海军军官学校开学仪式的陈默然走上桅楼。
穿着白色的军装,站在桅台上看着台下操场的这些穿着藏蓝色海军服的年青人。从他们的严肃的脸庞上,陈默然依能感觉出,或许中国的海魂仍在,至少在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到了他们的身上年青人透出的朝气,在这朝气中或可感觉到一丝海洋的气息,仅仅只是一丝罢了,而这所军校就是激发、重铸他们身上的海魂。
十年建立陆军,百年建立海军。而耗费百年建立就是海军的灵魂,一支没有海魂的舰队即便是装备上最强大的战舰最终的结果也是葬身鱼腹,历史已经一次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在历史上之所以出现“北洋之后无海军”之词,指得正是在北洋战没之后随之失去的海魂,海魂失去了百年,即便是在百年后,中国海军找回自己的海魂了吗?
这是一个迷题
曾经他靠着一个信念支撑着自己的海魂,现在呢?这所学校可以铸就中国的海魂吗?
站在桅楼上看着这群少者17、8岁,长者二十一二岁的年青人,他们是十省上万人中选出465名精英,陈默然盯视他们,首先行了一个军礼,陆军军礼不同,这个军礼是海军内的英式军礼。
“勿忘甲午”
没有任何煽情的演讲只有简单的四个字
“雪甲午耻”
465名学员的嗓间嘶吼般的迸发出四字校训也是他们这一代学员的使命,同样是国家对他们的期待。誓雪甲午之耻是每一名海军官兵的使命和梦想,十年来这个梦想一直在海军官兵的心头萦绕着。
看着台下海军军官生,陈默然满意的点点头,心中对这所学校的期待,甚至超过了陆军,陆军一直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可是海军,余光扫了眼台旁站着的叶祖圭、萨镇冰等人,在海容号上,陈默然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什么是“闽系海军”,整个海容号上,几乎所有人都说着福建话,福建话就是海军的官话。
从左宗棠在马尾设立福建船政局,中国近代造船业由此发端。设立马尾船政局前后学堂,前者培育造船人才,后者培育驾驶人才。马尾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清末水师建军的发源地。现在海军被闽人所垄断,上至部长、司令,下至士卒、杂役多为闽籍,闽系海军早已是成为中国海军的代名词。而所谓“闽系”,实际上又可称为“马尾系”,绝大多数人是受马尾船政前、后学堂教育后步入海军的。
马尾船政学堂采用英国海军学制,招训14岁少年入学,多由海军内闽籍人士推荐,施以8年海军军官养成教育。从清末水师到现在巡洋、训练两舰队,闽籍人士渐集渐众,闽系海军根深叶茂,他们控制了海军各级权力,而这种一省掌握海军恰是陈默然所不愿意看到的。
创办这所学校,一方面是为了培训海军人才,而另一方面则是将全面取代“闽系”的地位,“闽系”控制海军的局面,也将随着这所学校的建立而结束。海军学校第一期的365学员没有一人沿自旧船政或水师学堂,均是来自上海、安徽、湖北、江苏、广东、福建各地英语教学的教会学校或英语大学,英语教材,英国教授,全英语的课程,或许闽系海军在这所学校唯一的存在,恐怕就是萨镇冰这个校长了,至于学校的军事教官却是出自黄埔。
而在另一方面,为了消除未来的可能的任人唯亲的现象,海军从日本引进了一套据说是公平透明的人事操作程序,说可以任人唯贤,但愿如此吧
看着这些未来的海军军官,陈默然的脑海中浮现出自己的妻子倾尽家产在英国为这支海军添购的军舰,现在整个海军上下都在想着这艘军舰,海军官兵为其募捐75万元,民间为其募捐1265万余元,不仅可以买回那两艘战列舰,甚至剩下的钱还够再造一艘战列舰。
想着海军最近为了两艘战列舰的命名与归属打的口水仗甚至打到自己的案前,陈默然在心下笑着,中国海军十年没见着大家伙了,现在大家都眼红也是意料之中。
“你们啊……只要人训练出来了,军舰,总会有的”
人海军不比陆军,只要有钱,什么军舰都能买,可人呢?眼盯着面前的学员,陈默然知道,这中国海军梦,将从这里启航。
第229章 工具(求月票!)
第229章工具(求月票!)
公元1865年乙丑,清同治四年,以“制器之器”为目标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在上海虹口原美商旗记铁厂设立。(手打小说)其设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曾国藩派容闳在美国购置的机器,二是李鸿章派丁日昌以4万两白银在上海收购的旗记铁厂设备,三是苏州和上海洋炮局的设备。
由于虹口房租较贵,且工厂以生产军火弹药为主,有一定的危险性,遭到了居住在附近的洋人的反对。两年后,制造局正式迁往高昌庙。不过短短的十几二十年,其规模已非同一般,共有职工3000余人,房屋2000余间,分厂16所——机器局、木工厂、轮船厂、锅炉厂、枪厂、炮厂、枪子厂、炮弹厂、炼钢厂、熟铁厂、栗药厂、铜引厂、无烟药厂、铸铜铁厂和两个黑药厂。
从设置看,这不仅是江南制造局设备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军工厂,而且的确成了容闳所构想的“机器母厂”——绝大多数车间既可以为军用生产服务,也可以制造农业、工业发展所需的民用机械设备。正是从虹口所在的租界搬到老城厢所在的华界以南、浦江西岸,这个后来被誉为“中国第一厂”的“局子”才得以不断扩充兴旺,成为清国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
制造局以生产枪炮子弹为主,辅之以修造船舰,并附设翻译馆、广方言馆和工艺学堂,以翻译西文书籍、培养技术人员。因此,当时的江南制造总局无论从设置、定位和影响看,都远非单纯的军械所或官办企业,而算得上是集军工、科研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大型民族资本企业。
十几年后,在华洋人在《北华捷报》上惊叹:“十多年前,中国人购买了旗昌铁厂机器,并将铁厂的机器运到高昌庙,建成一个兵工厂的核心。那时真未料到,它在后来历任的两江总督的培植下,竟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的庞大机器制造局。”
1872年曾国藩去世后,李鸿章出掌制造局大权。由于他主张“造船不如买船”,所以从1873到1885这12年间,江南制造局总共只造了4条船。之后到1901年李鸿章去世期间,江南制造局更是完全停止了造船业务。由于甲午战败的影响和官办企业的管理问题,整个制造局暮气沉沉,业务不振,船坞亦随之处于半荒废之中。
两月前,上海光复后,江南制造局随之局坞分家,江南制造局易名为“江南海军枪炮厂”,而造船厂亦从制造局中独立出来,取名为“海军江南造船厂”,隶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