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道天堂-第5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这时,吏治的确要整顿一下了。”

方信似笑非笑,说着:“千里做官,利大权重,光宗耀祖,先生要如何整顿吏治呢?”

秦浩中心中一动,他掌政多年,深知其中的弊病,静默了片刻:准备进行一场天下考成——查黄册,明权责,考政绩。

“哦,这本是内阁的责任,那先生既然有心,就去作罢!”方信不咸不淡地说着,顿了一顿,又问着:“这是政事,除此之外,先生还有其他吗?”

秦浩中听着,品着,觉得皇帝口气不对,他迟疑地说着:“除此之外,天下已平,各地虽有些小骚动,却不成气候。”

一场大规模起义失败,失败的人,死者千万,天下当然要安康几年了。

“财政上呢?”方信终于开口问着。

“回皇上,土地赋税2500万银圆,历年来增加不多。”

方信当年,下达了“摊丁入亩,官民爵一体纳粮制”,经过了屠杀才执行下去,所以有这个规模。

“朝廷盐铁专营1500万银圆!”

“每年收入商税收入5500万银圆!”

“以上年终,官员俸禄,包括养廉银,支出3500万银圆,军费开支1500万银圆,每年户部总要拨下宗室养爵银500万银圆,以及大小工程和治河水利的款子,还有各地仓库必要的积累,如此,户部还余2000万银圆,每年奉皇家内库1000万银圆!”

说到这里,秦浩中渐渐有了底气,说着:“皇上,朝廷年年赢利,地方上又有积蓄,社稷安稳,皇上不必担忧,依老臣看,百年之内毫无问题!”

的确,各项开支,是年年赢利,就算是宗室,也不是问题。

太祖定天下,分封诸王,赠其爵位,给其俸禄,但是规定每代只有一个铁帽子王,其他皇子,都以郡王开始,嫡子(皇后所生),那是一代减一等,非皇后所生的皇子,一代减二等,子爵以下,就可进仕。

因此,虽然宗室人口繁衍,但是都各立门户,经商的经商,种田的种田,进仕的进仕,真正吃朝廷俸禄的,也没有多少,铁帽子郡王到现在只有十七家。

和明朝末年,全国2000个王,上百万人要国家抚养,那是完全不同。

以上种种,按照传统的官员来看,社稷虽然有许多麻烦,但是还没有枯竭之像,也难怪秦浩中不以为然。

闻弦歌而知雅意,方信却是一笑。

在地球上,康熙年间,清朝收入是3000万两,可是经过了洋务运动,清朝在1911年,财政收入3亿两白银,而开支只有2亿两银,年赢利1亿两白银。

要知道,银圆虽然对外是相当于一两银子,但是实际上用银只有八分,也是说,营利起码有1亿2千万银圆,可是就是这样,清朝还是完了。

这社会到了变革的时候,可不是单看财政收入来决定的,而要看社会力量的对比,因此他就说着:“秦先生说得不错,果是老诚谋国,来人啊,赏先生一卷论语。”

秦浩中是一传统士子出身,原本家里有二百亩地,自幼聪慧,有神童之称。

1考中秀才,15岁中举,21岁考取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以后任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又任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最后入阁,为内阁大学士(阁员的职称),对于四书五经,自然是熟透了。

皇帝突然其来,赏一本论语,又有何意?

当时不及思考,只得跪下谢恩:“谢皇上赏!”

方信又随口说着:“那些举子处置怎么样了?”

方信说的事,就是今年,孙宝雅率上千名上京赶考的举人,联名上书皇帝,提出了“论时政变法疏”,据方信的调查,这是有着时代背景的人。

这些人已经或多或少,接受了一些穿越者潜移默化的进步思想。

这和地球上当年康有为,又何其相似。

不过,方信的决断,也是雷霆,上书之后,方信立刻召见内阁,凡是上书的人,全部派员呵斥,若是再结党,必削除当年会试的资格云云,并且要内阁作进一步的处置。

这时,秦浩中回答地说着:“回皇上,孙宝雅串连结党,妄议朝政,革其功名,其他为首的十六人,也同以此罪。”

“孙宝雅其罪不赦,以后永不录用,其他十六人嘛,念其读书不易,功名不易,呵斥一下,六年不许再进考,也就是了。”方信平淡地说着。

如果把这核心全部贬下去,他们反而结了党,但是只问罪孙宝雅,其他十六人都免了,就可使这个核心夭折在萌芽中了

“是,这是皇上的仁德,他们必会铭记在心,以后就不敢如此大胆。”这是小事,秦浩中就随口应着。

见皇上没有什么要说的,秦浩中取了这本薄薄的印刷品论语,大概只值半个银圆,他怀着满腹的疑问,说着:“老臣告退!”

秦浩中缓缓退出御书房,从那一刻起,他再也不敢把皇帝当小孩看了,皇帝赏下这本书,里面肯定有皇帝要说的话,这就需要他仔细揣摩了。

方信目送秦浩中离去,看着他的身影,浮现出一丝笑意

第八卷 似曾相识的现世 第258章 … 不患寡而患不均

因为千位举人上案的事,本来会试早就结束了,现在却等到这日才开始,大批举子议论纷纷,中了举子更是欣喜满面。

孙宝雅在街道上茫然地走着,腿都是软的。

他出身于士宦家庭,是地方望族出身,祖父作到知县,父亲也考取举人。

年轻时曾经出游,吸取了不少新的思想和政治观点,由于才学兼优,因此乡试之后,渐渐有了名声,到了会试时,他积极和各省举人联系,并且演讲,交谈。

渐渐地,他的身边集起数百个举子,核心有十六人,一时间风光无限,所以才有千人上书言变法之事。

可是想不到朝廷一道旨意下来,自己功名尽被革去,而且上面还有“永不录用”四字,这代表着,不但当不了官,而且以后任何一个有官方机构都不可能录用他。

当日兴奋考虑变法的李雅、郑涛怡、卫佩、杨亚、姜雨轩等等,见了他的面,就像见了鬼一样,客气点的还尴尬一笑,拱手为礼,不客气的只当没有看见。

事态炎凉,莫过于此啊。

可是,自己又如何回去,向族里家里交代?

这时已经是初夏,在街道上不知走了多长时间,孙宝雅才发觉到了中午,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袖子,里头还有三张十银圆的银票,以及两个银圆。

这点钱,在乡下,可用上半年,但是在帝都,只怕住不了十天。

孙宝雅饥肠辘辘,随便找了家面店,就叫了一碗面。

片刻之后,一个姑娘捧着一大碗鸡蛋面上来了,孙宝雅看去,只见她大概十六七岁,穿一件月白裙,浆洗得干干净净,面容还算清丽。

上了面,孙宝雅大口大口吃着,就听见外面喊着:“卖报哦,卖报哦,今天会试贡士出来了哦!”

其实中国早就有报纸,这是邸报。

它创办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初期,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传达下去,这就是《邸报》产生的背景。

最初是由朝廷内部传抄,后遂张贴于宫门,公诸传抄,故又称“宫门抄”“辕门抄”,到了宋代,出现了专门抄录邸报,并且印刷,以售卖的牟利商人,官员们为求省事,都乐于花些钱去购买。

早在长治皇帝时期,普遍使用铅活字印刷,出版和派送京报。

但是真正的新闻报纸,还是这几年新皇登基后才出现的,倒也不是皇帝办的,只是设了一个新闻局,专门管理报纸,由私下转为半官方背景。

有了公开允许,这几年,新闻报纸就蓬勃发展起来,一下子出现五份报纸相互竞争。

孙宝雅听了这话,心中绞痛,却还是喊着:“来一张!”

“好,这位先生,二文钱一张哦!”卖报的人连忙上前,孙宝雅身上摸出二个铜板,丢了上去,拿出来细细看着,翻来翻去,就找到了。

报纸上刊登着这次上书的前后,并且包括了处置的意见,自己大名赫然就登陆在上。

看了,一片茫然,现在人人都知道,人人都避而远之,以后怎么办呢?

吃完了面,收起了报纸,给了钱,他就目光有些呆滞地在街上踱着步,外表看来还从容,但是自己知道,已经失了方寸。

等几点雨落下来,他才回过神来,发觉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阴了天,上面乌云滚滚,天色黯淡,一片晦暗,街道上的人已经纷纷逃避。

他也连忙避到一处屋檐下,才过去,就见得雨点落下来。

远远听见店家吆呼:“雨下大了,快关窗户,快快,别打湿了!”

孙宝雅无声透了一口气,屋檐下到底避不了大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