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8·23炮击金门-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楚。我着实紧张了一下,让各艇把烟幕弹准备好。但两条敌艇居然无任
  何反应,我估计,我们刚打完炮,敌人可能惊魂未定,注意力都在金门那
  边。另外,他们的小艇也不一定装备有雷达。我又侥幸过了一关。
  距敌4-5链时,敌人终于看到我了,打信号灯,一闪一闪和我联系。
  要打招呼早就同你打了,现在还联系个屁,恕我无礼啦,率领艇队一头就
  扎到敌舰堆里去了。 进去没一分钟, 敌人开炮,可惜晚了,“台生”、
  “中海”两条舰已经没地儿躲闪了。
  时间我记得很清楚,19时25分30秒,我率一中队三条艇在距“台生”
  号2-3链间以敌舷角70°左右的攻击扇面上占领了齐射阵位。 也就是300
  米嘛,太近啦,我的整个视线里已全是敌人的这一条船了,敌水兵在甲板
  上乱作一团跑来跑去、敌舰首冲起的浪花看得清清爽爽。我喊了一声“打!”
  5条鱼雷嗖嗖嗖出去了, 一共击中两枚,哪条艇打到的搞不清楚,我估计
  可能性还是我的184指挥艇大, 因为我居中攻击,位置最好。打完,我们
  立即作180°转向、 脱离。刚刚转过来,就感到艇身猛烈震动,回头,先
  看到一个大火球,有多大呢?整个“台生”的舷翼都成了一个大太阳,比
  船体还高出一块,红里透黄,光芒耀眼。紧接着水柱从海底深处直冲上天,
  水柱高度,能有船体的三、四个高,非常壮观。水柱下落后,一切浓浓的
  白烟又升起来了,这时候,肉眼已看不到敌舰,它完全被烟雾盖住了。接
  下来,可以听到烟幕中发生连续不断的爆炸;不到5分钟,雷达兵就报告,
  “台生”已从荧光屏上消失了。我打过的几次海仗,数这条敌舰沉得最快。
  “台生”是国民党的一条大型登陆舰,4000多吨吧,当运输船用,满载,
  又运上去一些伤兵,几百人总是有的。战后,我说,我作孽哟,两发鱼雷
  不知要了多少人的命,反正不可能有活的。
  几乎是同一时间,二中队三条艇向与“台生”一般大的“中海”发起
  攻击。严格讲,二中队的战斗动作未按要求做,不够沉着准确,急于求成,
  没有进行编队齐射, 而是依次单艇轮流发射,大大降低了命中率,6条鱼
  雷仅命中1条, 打在“中海”的尾部,动力全部摧毁了,虽重创,但未能
  击沉它。
  鱼雷艇就是这么个玩艺,两条雷放完,就成了没有任何威慑力的活靶
  子,战术动作只剩下一个,说好听点叫“撤”,说难听点是“逃”。我命
  令各艇释放烟雾,全速撤出战区。敌人炮舰上的速射炮下雨一样追着我们
  打。到了较安全海域,我叫雷达搜索观察,数来数去,一共撤出了五条。
  用电台呼叫,才知道175中弹负伤了。175回答,它还有一台发动机,可以
  自己回去。这时候天色已黑下来,海面上一片烟雾,敌人的炮越打越凶,
  收拢编队已不可能,岸上又一个劲催我们速撤,于是,我下令各艇自行返
  航。
  实际上, 175伤得很重,他报告“自己可以回去”是好意,怕连累了
  整个艇队。但不管怎么说,我没有拼死回去搭救是犯了一个难以宽容的错
  误,现在想起来,依然很难过,很内疚。
  直到下半夜, 175仍未回来,呼叫没有反应,派炮艇去找也没找到,
  大家才意识到,它凶多吉少,八成是沉没了。本来,击沉击伤各一条大家
  伙,是个很大的胜仗,但全大队却没有一点喜庆气,刘建廷副支队长哭,
  我也哭, 许多同志都掉了泪,大家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为175上的战友
  担心啊。
  第二天,不知哪传出的消息,说175负伤后,可能叫美国兵舰拖走了。
  我们的心情更加沉痛,但都不相信。彭德清司令员来看望我们,他安慰我
  们说:大家不要着急,照常吨饭,要相信我们自己的同志和部队。
  事实证明,彭司令员说得对,175是好样的,是咱海军的骄傲。
  张逸民曾是海军的骄傲。显赫的战功为他铺设了一架步步登高的云梯,数年间,他的职务由团而师而军,四十出点头便荣升至基地司令员。但是,他大概也摆脱不了古来战将“操戈胜于野,放言毁于朝”的劫数,多少枪林弹雨都闯过来了,却没能过得了“史无前例”的大风大浪这一关。他非常悲哀地成为“运动”的殉葬品。他没觉得太伤心,唯一的委屈是待到“问题”已所剩无几的一纸结论发下来,此生该干的最后一件大事便是举家往干休所里搬迁了。
  张逸民老人说:文化大革命中,我同林彪、“四人帮”有什么瓜葛?什么也没有。我一拥护毛主席、共产党,二不乱搞男女关系,三不贪污受贿,想想牺牲的战友,心里也就坦然了。那些年,我总有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一旦解脱,还回鱼雷艇,干艇长,我的身体棒啊,六十岁上艇,我也敢同年轻小伙赛一赛!
  陆其明老人说: 张逸民是英模人物, “文革”中,谁都想利用他,这就使他“偏航”“搁浅”带有某种必然性。那时,我去看他,他很委屈,说:我认了。我说,你打“洞庭”号的勇气哪去了?以后,不管见到哪一级首长,我都为他鸣不平,说海上指挥打仗,功劳大要数张逸民。不讲历史唯物主义,还叫什么共产党人!我这人爱打抱不平, 有那么一点当记者的良心公正吧。 张这个人确实可惜了,没有“文革”,本可以为海军作更多贡献。
  刘建廷老人说:张逸民,这个人倒楣在出名。人怕出名猪怕壮,文化革命整个都错了,否则,不是屁事都没得嘛?但我坚信一条,天安门城楼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是毛泽东升起来的,这个变不了吧?鱼雷艇队的历史也是变不了的。
         6
  六十年代, 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故事片《海鹰》 ,将“八·二四”海战和175艇搬上了银幕, 王心刚与王晓棠的精彩表演珠联璧合,轰动一时。从此,我和我的同龄人的脑海之中,英雄的“海鹰”便成了海军的固定形象,那轻巧威风的鱼雷艇也不知让多少孩子着迷神往,以至于日后当17岁的我穿上空军地勤士兵服时,心中依然快快不乐:你为什么就没有福气成为一名驾驶鱼雷快艇的水兵?
  童心,是一颗插上了美丽翅膀的理想。
  后来,当自我感觉已经成熟的时候,我终于明白,银幕,是用花朵编织的故事,真实,是蘸着鲜血写就的故事,如果你还没有被海水灌饱肚皮的思想准备,千万先不要奢望去做什么银幕之外的“海鹰”。
  175是在掉头撤返的瞬间, 被敌炮击中的,从艇首打到艇尾,共11个洞。左主机当即起火,右主机还能转动。
  耳机里传来张逸民的声声呼叫:175,你在哪里,请回答!
  艇长徐凤鸣对着送话器报告:我机器故障,可以走。不要管我,你们先撤!
  说完,耳机里没了声响。艇首在下沉,电信室也进了水,蓄电池被海水浸泡,电源消失。
  天色, 一秒比一秒更灰暗地阴下脸来,海水变得弥蒙浑浊。700米开外,硕大的“中海”也在那里歪斜着,舰桥上窜起数丈高的烟柱。敌人的几艘护卫艇仍在盲目乱射,一串串曳光弹如火矢流星在天空中飞窜。
  像给一个危重病人进行抢救,几个水手仍在继续没有多少希望的努力:用衣服、棉纱、 木头堵塞弹洞;提着灭火器灭火;检修仪表机械……轮机长李茂勤把4个烟雾筒打着,以扰乱敌人的视线,争取与生命同等金贵的时间。
  忽然,敌人一艘小型炮舰开过来,影影绰绰的舰体愈来愈清晰,轰轰隆隆的马达声滚过海面,挤压着每一个人的神经。
  李茂勤狠狠拍打一下尚存一雷、却因故障无法击发的发射管,候地,端起冲锋枪,怒视着那个突突而来的黑影。又有几支冲锋枪和手枪平举起来,准备做一场刺刀与大炮相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斗。
  找太平斧来,劈艇沉船!平时爱艇如命的徐凤鸣下达命令。作为军人,他恪守“宁作鞍下死,不为马上囚”的古训。
  也可能没有看清他们,也可能不认为他们还是一个值得攻击的目标,敌舰绕了一个弯,回去了。
  都放下枪才发现,前舱已灌满了水,右主机也已停转,海水一波接一波漫过前甲板,涌进驾驶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