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帝国崛起-第4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两个老婆。算这小子有福气。就是不知道那高大魁梧地蛮女是什么样子。算了不想了…………比诸葛亮还高。一身地肌肉。武艺高强。天啊。这是女人还是怪物。可怜地小诸葛亮。你顶住。朕会纪念你地。
嬴啸却不知道,在原先的历史中,诸葛亮有七擒七纵孟获,收复蛮人这个传说的存在,至于这个是真是假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以嬴啸的意思,诸葛亮要替嬴啸去以一种另类的方式彻底的同化蛮人了…………
“算了,你这个亲戚不知汉人礼仪,朕便不追究了。至于诸葛亮便和她去吧,毕竟蛮人的风俗,朕是要尊重的。”嬴啸说地一本正经,心中却也笑翻了天。
“多谢陛下。”
“不必谢我了,你便代替朕召这对新婚夫妇进宫,朕给他们赐婚,也让这婚事名正言顺。”
祝融卉也呆住了:“陛下,这有点过了吧。臣妾与那祝融小的亲戚关系也不知道隔了多远。”
“你别多心,这是促进汉人和蛮人交流的好事,朕自然玉成,也向蛮人表明态度,朕是平等的对待他们,让他们走出深山,享受和汉人一样的安宁生活。”
祝融卉也是行礼:“臣妾代族人多谢陛下了。”
呵呵,嬴啸笑了一下便走了,这个事情实在奇闻啊。风传长安城中,黄月英听到自家郎君被抓跑了也是意外,还有这样的?真是蛮人啊,太过分了,急急去寻人帮忙,只是一直没有什么消息。
为啥?因为入完洞房地两人被祝融皇妃召入宫中去了。这皇宫可不是黄月英随意能进去的,只有托人打听消息,她自己等着了。因为庞统的关系,要打听点消息还是可以办到的。
嬴啸没有见那位蛮人姑娘,却是冷着脸接见诸葛亮了。
看了看进来行礼的诸葛亮他,嬴啸淡淡的说到:“你便是诸葛亮,恩…………果然值得女人去强抢。”
诸葛亮差点没哭了。自古有红颜祸水一说,自己怎么这么倒霉,怎么就遇到这么个事情?直让他郁闷地要死。
见诸葛亮失声,嬴啸依然是一副板脸:“朕正在大力提倡蛮人融入帝国,想必你也知道。你这亲便成了,朕亲自赐婚。”多少朝廷重臣都享受不到的待遇,让你小子赶上了,还不感谢皇恩浩荡。
“多谢陛下。”诸葛亮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比哭还难看…………
“哼。你心里还不知道怎么骂朕呢。少来这套虚的,蛮人抢亲地习俗要你去蛮人那里生活三年。你便去吧,只是你地身份低微,不足以彰显朕的重视。这样。朕委任你为西南典客属,归沮授管辖。”小子,给你官职是因为你这个抢亲地老婆,要不然你继续坐板凳去吧。
听到这个官名,诸葛亮也明白嬴啸的意思了。嬴啸是要自己去处理蛮人的事宜,将蛮人彻底融合入帝国。虽然是个小官,可要管地事情可不小。同时有什么本事就使出来,蛮人数量很多,看他有没有那个能耐了。只是这么浩大的事情,那里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
不过诸葛亮心情低落之下,也没有太计较这些。通过学宫中的一些资料,他也慢慢地了解了嬴啸的为人。嬴啸恨背叛他的人,但是他更恨背叛汉人的人。若是背叛嬴啸这位皇帝,你一身死便能了事,但是一旦背叛整个汉人族群。诛杀你全家都是轻的。
嬴啸这么一下,也未尝不是要启用自己。诸葛亮现在也明白,大秦朝廷中对军人是如何的重视,当初是他自己走错了方向。在朝廷之中,将军们虽然不能决定朝政,但是却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嬴啸一直闲置他,就是为了这些将军们地情绪。
而现在干脆一脚把他踢出长安,踹去西南解决蛮人的问题。离开了长安,去了偏远的西南蛮夷之地,自然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过些年后,他在出现在长安,就不会有这么大阻力了。毕竟江陵一战,已经有张飞这位名闻天下的虎贲将军死了。死人是揽去责任的最佳人选。死者为大嘛。就算一个人生前有在大的罪,死了也就一了百了了。相比较之下。自己也算是幸运的了。沮授虽然得到九卿的高位,但他安定了整个冀州才有这个位置。程昱虽然得到散骑地位置,可是程昱被关押了多少年?又有郭嘉的推举,郭嘉在嬴啸心目中的地位可不是庞统能比的了的。
自己也是因为有庞统的推荐,又有了这个契机,嬴啸才会委任给自己任务。要不然自己还不知道要被闲置多长时间呢。现在地诸葛亮明白,自己不是去立功,是去赎罪。当他的功劳足够大的时候,才有可能平息军中的怨言。大秦军中就是这样,有本事的上位,没本事的一边凉快去。
当即行礼:“定然不辜负陛下的信任。”解决西南蛮人的问题,也算是委以重任了,能不能得到朝廷的认可,就在此一举了。
诸葛亮走后,嬴啸也赞许,聪明人啊,一下就明白自己地意思了。呵呵,便让朕看看,能得庞统如此赞誉地师兄弟,到底有多少本事。
“陛下,周天珠已经交给太史令,镶嵌在观天阁之上。”
得到奏报,嬴啸也就不在意了,三百六十五颗珍珠被嬴啸交给太史令。太史令负责观测天文同时记录皇家历史,这些珍珠合了天数,便将他们置于观天阁了。这些小珍珠嬴啸其实看不上眼,珠宝他见的多了。只是有了这个意义在,才被他重视,专门做了处理。也可以成为皇宫之中地一道风景线。
太乐令徐干(建安七子之一)求见,嬴啸也愣住了。这家伙很少求见的,现在来求见,难道是事情有了进展?徐干,北海人,擅长辞赋,其诗,妙绝一时,世人称赞。又精通音律,游学学宫之时,被嬴啸提拔,成为太乐令。
“宣。”
“参见陛下。”
“不必多礼,可是事情编排成功了?”
“是的。陛下委托,臣殚精竭虑,终于完成,只等陛下验看了。”
嬴啸为了恢复先秦的风气,专门交代徐干以秦始皇嬴政留下的琅邪石刻为蓝本,编制一套兵甲舞,吟诵帝王之伟大。现在徐干说编好了,嬴啸便要亲自看看了。
是夜,宫中***辉煌。嬴啸带领所有地皇后妃子亲自观看这《帝皇颂》,到底是什么样的景象。
宽阔的场中,***灼灼,火焰带来黑夜中的光明。三百条八尺(1米84)大汉。全身甲胄,玄色衣甲更显得威武肃穆,每人面前均置一面大鼓,手中鼓槌粗如儿臂。一动不动,宛如军队,等待军令。
在嬴啸示意开始后,徐干手中大旗一挥。声嘶力竭的喝到:“起鼓。”
三百条鼓槌同时落在大鼓之上,发出一声巨响,震动了全长安。这沉闷的鼓声仿佛从亘古而来,穿越了无尽的历史岁月,来到炎黄422年的宫廷之中。
咚咚的鼓声响起,让人不由想起金戈铁马地沙场,一阵军鼓之声让所有人热血***。也让嬴啸感慨,仿佛又回到带领铁骑席卷四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厮杀场之上。只有战。才是大秦的精神。
一阵让人热血冲顶的军鼓之声,徐干又挥动手中地大旗:“起歌。”
咚咚的鼓声变得急促,好似暴雨落地,连绵不绝。苍凉豪迈的嗓音也从这三百条大汉口中呼喊而出,好似灵魂的呐喊般震撼。
“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
以秦始皇的“琅琊刻石文”为开始,大汉们不断擂动面前大鼓,口中唱出词句。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应时动事。是维皇帝。卑贵贱。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贞良。细大尽力,莫敢怠荒。远迩辟隐,专务肃庄。端直敦忠,事业有常。
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欢欣奉教,尽知法式。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随着鼓调的变换,一首《琅琊刻石文》吟诵完毕。鼓声却是不停,更加的急促。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以更急促地鼓声鼓动人的情绪,而以《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中的篇章为结束。
直到鼓声停息,全场观众数百人,在无一丝声音,皆被震撼。秦人豪迈,慷慨赴义,奔赴沙场,为帝国拼杀到死。而这一曲《帝皇颂》似乎看起来是在称赞秦始皇的功绩,但是最令人心灵震颤的,却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十六字。
过了良久,已经激动的嬴啸大叫一声:“好。”这一生宛如平地炸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